昨日,记者从中德(广州)产业协作交流会议现场了解到,广州工控与德凯集团、浩亭技术集团、科思创集团在离岸检测、先进技术定向研发、新兴材料领域3项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中欧(广州)产业转化基地同步启动。
全球企业持续看好广州、加仓广州。2023年,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45家,投资项目1968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300亿美元,近十年年均增长5%。截至今年4月,德国在穗累计投资设立企业232家、合同金额4.46亿美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德企见证广州产业升级之路
“此次交流合作会议为中德交往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天参观广州工业企业的行程,让人倍感振奋。”现场,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前部长、德国企业家传媒集团总编辑兼发行人布丽吉特·齐普里斯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广州制造业的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程度高,期待未来中德两国可以在工业4.0、新能源、碳中和与气候保护、数字化转型、高端装备等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合作。
“广州是我非常喜爱的一座城市,广州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思创涂料与胶粘剂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高阿南回忆2008年初次来到广州,当时科思创的前身拜耳材料科技依托广州黄埔区政府设立的孵化中心开展本地化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帮助我们更方便服务客户。 伴随科思创在广州的发展壮大,高阿南也见证了广州的产业升级。“最初我们在本地的下游行业还是以纺织、制鞋、人造革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今在电动汽车、家电家居、消费电子、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找到更多机会。科思创也通过本地化创新,持续推出更高性能、更可持续的产品。” 高阿南介绍,去年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占全球销售收入的比重超20%,中国已成为科思创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全球企业持续看好广州、加仓广州,会议现场,广州工控与德凯集团、浩亭技术集团、科思创集团在离岸检测、先进技术定向研发、新兴材料领域3项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上演了一场德国企业与广州的“双向奔赴”。
其中,德凯集团将与广州工控共建离岸检测认证中心,为广州工业类企业提供绿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认证,出海企业产品规划、检测认证、渠道导入等业务服务。浩亭集团将与广州工控共建浩亭中国创新中心(广州),致力于推动广州工控及旗下企业面向新兴产业的各类领先技术进行定向研发与专业赋能,并视情服务与满足广州工业类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与技术改进需求。
穗企“三步走”加大国际化布局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广东省省会城市,202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45家,投资项目1968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300亿美元,近十年年均增长5%。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广州与德国合作基础深厚,交往尤为密切频繁、经贸合作硕果累累。2023年,穗德进出口总值达到428亿元,增长16.1%。截至今年4月,德国在穗累计投资设立企业232家、合同金额4.46亿美元,巴斯夫、卡尔蔡司、西门子、拜耳、默克等众多知名企业在穗投资兴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广州对德累计投资设立企业44家、协议投资3.11亿美元。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景广军透露,广州工控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之路,持续拓展国际供应链业务,争取到2030年,国际供应链业务规模突破200亿美元,促成与一批海外优质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技术合作,同时推动一批海外项目落地广州。
“今年2月,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了工控集团的欧洲办事处,接下来会成立工控集团欧洲总部,进一步深化在欧洲的市场网络、销售平台布局。目前我们在欧洲已经整合了一些海工装备、散料输运装备等品牌,通过在德国研发设计、在中国生产,占领全球市场。”景广军告诉记者。
景广军表示,未来,广州工控集团的国际化布局将分“三步走”:首先,加大在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力度;其次,针对欧美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比如在工程机械领域,挖掘机的重量已经从1吨到55吨全覆盖;在绿色低碳领域,推动研发了电动化、多功能等功能机械,通过产品定制加大欧美市场的份额。
第三步,根据欧洲市场的容量,考虑在东欧设立本地工厂,在当地进行再研发、再生产,批量化满足欧美市场需求。除此之外,还将与欧洲多国相关企业构建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引进这些企业的技术和成果,孵化新企业、开拓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