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要闻

“粤字一号水准原点”露真容 这块石碑大有故事

广州海拔从这里算起

杜娟

本文字数:1124

“粤字一号水准原点”用可开启的透明玻璃罩保护。

“粤字一号水准原点”之前被掩埋于地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穗规资宣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

  一方石碑,一段历史。广州有不少藏于巷、隐于市的石碑,位于中山三路东皋大道19号大院的“粤字一号水准原点”就是这样一块“有故事”的石碑。

  “粤字一号水准原点”于1912年根据广州市粤海关前珠江验潮尺中等潮位的零点基石建立而得。据史料记载,“粤字一号水准原点”是我国高程系统建设以来最早埋设的水准原点,是珠基高程系统的原点标志,是广州市开展各类测绘活动的源头。

  有百年历史,是测量海拔高程的基准点

  说起“水准原点”,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实际上,要测量某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必须先找到这个地区的某个点,用它与平均海平面作对比,这样才能得出高度差。这个点就叫“水准原点”,水准原点就是测量海拔高程的基准点。

  该水准原点已逾百年历史,“1912年,广东陆军测量局根据高程起算点,在大东门北横街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内测设一花岗岩标石,作为广州市的水准原点。”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基础测绘中心主任高建伟表示,“要测量其他地方的高度,只需要测量与水准原点之间的高度差就可以了。”这块标石顶部30厘米见方,上面刻有“此石面高于中等潮面五密达”字样,而“密达”为英文meter的中文音字。

  作为水准标志点,粤字一号测量标志点包括主点——“粤字一号水准原点”、副点——“粤字一号之一”以及相应的说明石碑与石柱。2005年,“粤字一号之一”及标记石柱、“粤字一号”纪念石碑成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作为具有真正历史价值的“粤字一号水准原点”因历史原因,被掩埋在井盖下,未被纳入广州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范畴。

  经精心活化,标志点走进大众视野

  2023年12月,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经广州市文物局审批同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托对粤字一号及纪念石碑开展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该工程于2024年1月24日通过专家验收,埋藏于地下的“粤字一号水准原点”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本次景观建设改造旨在增强“粤字一号水准原点”、纪念石碑、“粤字一号之一”的可见性和保护力度,在不挪动文物本体的前提下,提升文物周边景观效果,更好地向公众普及测量知识,提高群众对测量标志点的保护意识。

  文物、文化宣传长廊、休闲椅等串联成一个社区休闲小广场,“粤字一号水准原点”用可开启的透明玻璃罩保护,并在周边设立说明牌。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历史影像资料,百多年前,“粤字一号”所在场地采用条状灰色麻石铺装,测量标志点、标志碑、标志点盖板均采用灰色花岗岩。“为充分还原历史现状,本次改造仍采用灰色麻石进行铺装,水磨石坐凳也采用与之匹配的色调。在‘粤字一号水准原点’和纪念石碑之间通过水准E字尺专业元素雕刻条砖进行连接。”该负责人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7广州海拔从这里算起 杜娟2024-05-27 2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