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成广聚、祝琴、冯华锋、宋丽君、胡志超)广州老城区居住人口密度大,内街巷较狭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通过推出“摇铃服务”+“积分兑换”活动、实施“技防”+“人防”模式、改造提升投放点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荔湾西关大屋社区:
“摇铃服务”+“积分兑换”提高分类积极性
荔湾区西关大屋社区楼栋间隙密、内街巷狭窄,垃圾分类投放点难以全方位覆盖,加之社区内年迈独居老人较多,自行到垃圾分类投放点扔垃圾较为困难,西关大屋社区推出“摇铃收运、定时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新模式。在逢源正街等5条居民密集居住的小巷设置站点,覆盖约1200户居民,工作人员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将分类收运车定时开到“垃圾分类公交站”,以摇铃的方式提醒居民到点投放。该模式实现了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定人指导、定点管理,破解了老旧街区垃圾分类“布桶难”问题。
同时,西关大屋社区推出“积分兑换”服务,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一户一卡”制度。居民在设定时间段内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便可获取相应积分,每月15日、30日可到社区居委会用积分兑换礼品。通过“以分换物”的方式,西关大屋社区鼓励居民常态化参与垃圾分类,让居民在实践中意识到“变废为宝”的益处,推动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好习惯。
海珠南华西街:
“技防”+“人防”实现智能化管理
为破解垃圾落地、收运不及时导致环境脏乱差难题,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搭建信息化平台,实施“技防”+“人防”模式促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我们借助科技手段,对投放点位进行智能化、便利化、清洁化改造提升,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精细管理。”南华西街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华西街在辖内79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全覆盖安装智能AI摄像头,启用高清智慧监控系统,对垃圾分类实时情况、投放点位日常管养、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等实施全方位、智能化的监控。
“我们在听到自己负责的保洁区域预警后,就会立刻前往进行清理,减少垃圾溢出的情况,尽可能保持垃圾分类投放点干净整洁。”南华西街环卫工人张大哥说。同时,南华西街建立环境卫生巡查机制,在每天9时至21时之间,每隔一小时对各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巡查,并安排专人守点站岗,引导居民规范投放垃圾。
越秀筑南社区:
改造投放点提升分类体验
走进越秀区白云街筑南社区,一个造型别致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让人眼前一亮。独特的卡通火车造型、明亮鲜艳的色彩、全封闭的厢房式结构,筑南直街4号厢房式投放点已成为社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也是筑南社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注脚。
据介绍,筑南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的设置由于邻避效应经常引起居民投诉,且开放式投放点没有围挡,投放点管理一度成为难题。为此,白云街垃圾分类专班多次上门调研,充分听取民意,合理规划点位,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筑南直街原来的两个垃圾投放点位合并为一个厢房式投放点,并进行全面升级。新的厢房式投放点不仅具备洗手、照明、排水、遮雨、硬底五要素,还引入智能化设备,具有语音提示和投放口感应自动打开等功能,提升投放点的便捷性和科技感,改善居民的使用体验。同时,投放点还融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元素,通过卡通风格的外观设计吸引更多儿童关注和参与,做到“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