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10时28分,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带领华大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也是70岁的汪建时隔14年再次登顶珠峰,刷新了中国人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
与此同时,华大智造的多款“硬核”设备也在本次珠峰科研计划中刷新了最高海拔运行纪录,登山队员传回了全球首张来自世界之巅的超声影像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些自研设备展开“登峰”
本次攀登珠峰以科学探索为目的,旨在开创性产出高海拔科研数据,深入解析人体在极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生理机制,为未来的科学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启发。
在高原适应性训练和攀登过程中,登山队员持续监测和采集了从0米到8848米不同海拔高度下,核心队员的生理指标、脑认知、眼动、眼底、运动机能、心肺超声等多维表型数据,获得了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影像组及细胞组等多组学数据。
据介绍,攀登珠峰途中的华大登山队为更好地完成本次珠峰科研计划,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实验室”部署了一系列自主研发的“黑科技”设备,以及时响应检测需求与科研任务。包括DNBSEQ-G99基因测序仪、DNBSEQ-E25基因测序仪、无线智能掌上超声、MGIUS-R3远程超声机器人等设备均在“珠峰实验室”完成了高海拔性能验证,各项数据指标均表现良好。
“云端”传来全球首张超声影像图
本次珠峰科研计划中,登山队员传回了全球首张来自世界之巅的超声影像图。那么,这张珍贵的超声影像图是如何采集的呢?在8000多米的海拔之上又是如何实现远程超声诊断的?
据透露,5月21日上午,登山队成员在海拔8848.86米的世界之巅用华大智造无线智能掌上超声系统采集了颈动脉的超声影像。这款设备重量仅有300g左右。
这款手机大小的无线智能掌上超声系统还自带远程会诊功能,支持多方会诊。5月20日下午,登山队员在8300米的营地,与远在4000公里外待命于北京的医院超声科主任、位于2500公里的四川阿坝临床医生以及4000公里外的深圳进行三方连线,在三方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了颈动脉实时超声扫查,成功实现会诊,共同探索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在极端高海拔地区的影响。
本次成功传回超声影像图,验证了该设备在极端特殊环境下的运转性能,与传统超声检查的服务场景形成互补,让更多非超声专业医生能够实现超声扫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还有超声机器人。正是5G超声机器人移动车搭载远程超声机器人MGIUS-R3,开往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连线4200公里外的超声专家,为登山队员的身体状况展开超声扫查,以保障身体健康状况。
国产测序仪刷新最高海拔运行纪录
这次登山队也实现了另外一个突破:国产测序仪刷新最高海拔运行纪录。DNBSEQ-E25本次跟随高原科研队伍在海拔5200米,成功助力科研人员完成样本检测。
据介绍,这款设备还曾跟随“探索一号”科考船挺进万米深渊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科考工作 ,完成上山下海的终极考验。
这次国产测序仪在高海拔上的性能表现,也为未来在极端环境中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工具支撑。
测序在高原科研中有多方面的重要应用,比如利用测序对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进行全面测序,能够揭示其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独特基因特征;或者对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基因进行测序,以了解过去不同时期的水环境变化情况等,还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研究、古生物和古环境研究、高原人群遗传研究等。使用小型测序仪在高原现场测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解密相关样本的信息,避免样本降解等因素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