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广东·闲情

小满已至 这个“凉瓜村”火了

黄文生、于涛

本文字数:1482

上巷村积极开拓杜阮凉瓜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杜阮凉瓜体形肥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于涛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5月20日至22日小满过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小满标志着炎夏即将登场。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在江门市杜阮镇,民间有小满之日“秀苦瓜”之说。“杜阮凉瓜,爽脆无渣”,说的就是杜阮凉瓜,杜阮凉瓜还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食客为之纷至沓来

  昨天,杜阮镇凉瓜田园综合体及杜阮镇上巷村人潮如织,省内各地的游客专门来到这里,一家大小一起体验凉瓜种植,并购买杜阮凉瓜。

  上巷村村民黄均茂在自家一亩多地种下了凉瓜。前天一大早,他采摘了500多斤的凉瓜并交给了上巷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每斤收购价约16元。黄均茂说,杜阮这款特色农产品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上巷村是杜阮镇最出名的种植基地,以凉瓜闻名全省及港澳地区,甚至远销东南亚。他告诉记者,与其他凉瓜相比,杜阮凉瓜体形肥大,味微苦而甘甜,爽脆而又无渣,无论是焖、炒、煲、蒸……都别具风味。

  江门市旅游促进会秘书长何岩表示,杜阮凉瓜是江门蓬江区杜阮镇的特产,又被称为“雷公凿”。凉瓜具有清热解毒、养颜美容等保健功效,备受食客喜爱,是侨乡江门五邑最具特色的土特产。蓬江区杜阮镇一带多为沙质土壤,种植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肥力强,十分适宜喜温耐热的凉瓜生长。

  何岩介绍,这里有一道备受食客喜爱的美食——“杜阮凉瓜宴”,正是选用优质的杜阮凉瓜。杜阮凉瓜宴的烹饪方法多样,如炒、炖、煮、蒸、拌等,每种烹饪方法都能展现出凉瓜的独特风味。其中,最具特色的烹饪手法当属“蒸炖”。这种烹饪方法既能保持凉瓜的口感,又能让其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另外,杜阮凉瓜宴的风味搭配丰富多样,既有凉拌凉瓜,亦有咸蛋黄炒凉瓜等。这些菜肴色香味俱佳,既可作为主菜,也可作为开胃小菜,为食客带来不一样的口感体验。杜阮凉瓜宴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食客。

  打造民俗乡村旅游线路

  集种植、饮食、田园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上巷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蓬江区为选好农村带头人,推选“80后”返乡大学生黄梅芳担任上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黄梅芳决心用好杜阮凉瓜这张名片,发展凉瓜产业,并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黄梅芳说:“以往杜阮凉瓜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品质参差不齐,存在恶性低价竞争、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上巷村成立凉瓜专业合作社,把村民和种植户凝聚起来,实行统一收货、统一挑选、统一代销、统一结算“四个统一”,实现购销两端“降本提价”和生产端“技术推广”,推进凉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

  在线上,上巷村推行“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邀请学校电商专业的师生来直播带货,积极开拓直播带货活动、积分商城换购等线上销售渠道,推动杜阮凉瓜成为“网红产品”。在线下,凉瓜小馆成为展示展销平台。目前,蓬江区将串联杜阮凉瓜田园综合体、叱石风景区、兰石公园等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纳入到杜阮镇乡村旅游线路,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和凉瓜博物馆两个平台,打造凉瓜产品的集中展示区和科普基地,推广沉浸式的农业旅游和研学。

  黄梅芳介绍,发端于宋末元初的上巷村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有上巷惠济宫、叱石风景区、黄氏宗祠等。上巷村将深挖乡土、村落、民俗等文化资源,与杜阮镇乡村旅游线路融合一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广东·闲情 A14小满已至 这个“凉瓜村”火了 黄文生、于涛2024-05-21 2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