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以前两人只能管理二三十亩田地,下田还会踩得两脚泥。现在工作交给自动化机械,农民把剩下的精力投入销售环节,让丝苗米卖得更好。”卿洁说。
北大荒农服集团华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田海滨介绍,今年春耕时期,增城超过5000亩稻田综合运用了包括智能辅助驾驶、侧深施肥、宽窄行插秧等多种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效率的同时,节约肥料10%到20%,“合算下来,仅在耕种环节,每亩成本就省了100多元。”
有着百年历史的丝苗米拥抱新科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逐渐成为过去。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4年广东全省春播农作面积达3031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70%。
岭南大地上,科技为更多特色农产品注入新力量。在“金鲳鱼之都”湛江,智能化、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养殖装备不断走向深海;在“青梅之乡”揭阳普宁,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2%,位居全国前列。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选派114名高校驻县服务队队长、副队长,达成校地合作清单达800余项,助推一批农业县域的“土特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说,广东将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带,抓住岭南果蔬、南药、大米、茶叶、花卉、畜禽、水产等特色标志产品,做好品种培育、质量管控和品牌建设,把优势特色产品做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价值。
(新华社广州5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