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陕西西安和浙江杭州提出全面取消住房限购等措施。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仍保留住房限购的省份或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仅剩海南省、天津市仍处于部分放开限购的状态。
西安 支持相关机构“以旧换新”
新华社西安5月9日电(记者蔡馨逸)西安市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自即日起全面取消西安住房限购措施,居民家庭在全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西安市此次发布的通知包含十项措施。除了取消限购措施外,还包括全市商品住房项目销售时,登记家庭数量与住房房源数量比例低于1.5:1的,不再实施公证摇号。建筑面积大于144平方米的住房在摇号选房时不再实施“刚需优先”。同时支持房地产企业、经纪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以旧换新”购房模式,对房产交易流程开展全链条优化。鼓励经纪机构分类合理降低经纪费用,积极引导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
西安市发布的通知中还明确,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20%;结清首次公积金贷款后,再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25%。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手住房的,房屋建成年限不超过30年,贷款期限与房屋建成年限之和延长至不超过40年。二孩及以上多子女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贷款最高额度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至1.2倍。
杭州 优化公证摇号销售措施
新华社杭州5月9日电 (记者林光耀)即日起,杭州全面取消在杭州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条件和套数限制,在杭州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这是记者9日从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获悉的。
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9日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提出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优化住宅用地供应、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优化公证摇号销售、加强住房信贷支持、优化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高品质住宅供应七条措施。
通知明确,杭州市优化公证摇号销售措施,对于购房意向登记家庭数量小于或等于准售房源数量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取消公证摇号销售要求,由开发企业自主销售。加强住房信贷支持方面,购房人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无住房的,或在所购住房城区范围内仅有一套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办理新购住房的按揭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
同时,通知明确,优化积分落户政策,在杭州市取得合法产权住房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申请落户。
经济观察
楼市“限购令”料近尾声?
9日,位于中国东部和西北的两个区域中心城市杭州和西安相继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重点城市进一步放宽购房政策,可能还象征着已执行10余年的住房“限购令”进入尾声。
作为需求侧的限制性政策,限购退出将直接利好购房需求释放。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经理高院生指出,以杭州为例,限购全面放开,叠加其他配套政策,将有利于当地改善性购房需求释放。而且杭州此番提出,购房后可申请落户,将吸纳更多的省内或外地新增需求。
退出限购后,西安也有望进一步提振楼市交易。近年来,西安楼市表现相对强劲。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西安新房价格同比上涨4.8%,居于70个大中城市之首。不过,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2024年4月,西安新房交易量下滑逾三成,库存去化周期也较上月延长。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西安、成都等楼市表现相对较好的城市陆续取消限购,意味着一些高能级城市也在调控政策上持续调整优化,预计后续会有其他城市跟进,市场情绪将进一步提振,也有助于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节奏。
退出城市不断增加,意味着执行住房限购的中国城市或区域范围再次收缩。中指研究院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仍然对住房实施限购的地方除海南省外,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和天津等。
另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9日,全国已有50余城市对限购政策松绑。其中,成都、杭州、佛山、东莞、厦门、南京、苏州等23个城市全面取消限购。
即便是依然限购的一线城市也在局部进行了调整。如北京放松五环外楼市限购,深圳缩短非户籍人群的社保缴纳年限要求,广州放开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上海放宽单身限购等。
限购政策,作为中国房地产调控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政策,料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限购令”始于2010年,彼时北京发布首个住房限购政策。2011年1月,“新国八条”出台,并将限购政策作为8项稳楼市措施之一。此后,限购政策经历几番起落,在房价上涨过快、楼市过热的时候就会被各地从调控工具箱中拿出;当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时,限购政策又会大面积退出。据统计,最多时,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实施住房限购政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依然保持限购的城市或省份仅剩个位数,最近这些地方预计也会有放松的政策出台。随着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他认为,现在楼市已不再充斥投机性需求,所以取消住房限购符合规律和预期。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也表示,目前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供应量都比较大,放松限购政策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