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洪林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洪林
铅笔头刨削、断口制作……从业不到6年的90后青年李濛成了高压电缆领域的技术能手,守护万家灯火背后的电力保障。他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的运维工程师,从事电缆一线运行维护工作,凭借一手好技能,他在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电缆安装运维职业技能竞赛中,一举斩获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获得“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金牌技工”的称号,近日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不敢做到做得最好
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袖工服,在39℃的闷热天气里,头戴检测放电声音的听筒设备,忍受着过往车辆的噪声,逐段逐段地测寻埋在地下的故障电缆……这些是李濛经常面对的工作场景。
“我们的汗是不能滴在电缆本体上的,所以我们都得在头上、脖子上裹着毛巾。热一些不要紧,汗水滴上去活就白干了。”这是故障抢修现场李濛对跟班学习的新员工说的话。
高压电缆是深埋地下传输电能的重要载体,由于内部结构复杂,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只能靠手工操作。虽然入职年限不算长,但“久经沙场”的李濛如今也是半个“老师傅”了,在作业现场为新员工讲解技术要点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做接头是一门手艺活,不仅要耐得住性子,更要经得起锤炼。”李濛说这是当年师父告诫他的话,如今他用实际行动将这份毅力传承下去。
别看李濛现在技艺精湛,在2018年毕业到输电电缆专业工作前,他从未接触过高压电缆。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实战工程施工的场景,当时他刚刚完成核心工艺环节——电缆断口的处理,到了下一步的打磨环节,却让他犯了难。由于他一直没有掌握好这项工艺,最终他没敢自己处理,而是交给了经验更丰富的老师傅。
“感觉很羞愧。”回忆起彼时心情,李濛情绪仍显低落,“一般谁刨断口,谁打磨,因为只有刨断口的人最清楚工艺处理的真实情况,这相当于把烫手山芋甩给了别人。”
知耻而后勇,此后,李濛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李濛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电力电缆安装运维技能竞赛输电组个人二等奖,在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电缆安装运维职业技能竞赛中,李濛更是一举斩获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获得“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金牌技工”的称号。从不敢做,到做到最好,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被领导勒令去补觉
“李濛是在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这孩子做事认真细致,特别能吃苦,有想法也很靠谱。”谈到李濛,师父刘东林语气中充满了赞叹,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2022年7月25日23时左右,上完一天班的李濛准备入睡。突然,一通电话响起:220千伏犀永甲线电缆故障,电网面临重大风险。犀永甲线是广州最长的电缆之一,长约12公里,是白云区、越秀区中心城区的主要供电线路之一,线路停运,给整个片区的电力供应带来很大压力。时间紧、任务重,十几公里的长度下要如何找到故障点?
这场战斗进行得尤为困难。“我们拿着机器,戴着耳机,每3~5米就停下来听一下是否有放电的声音。”李濛回忆道,夜晚的大马路上,货车频繁驶过,为了不错过故障的信号,他把声音调到最高,耳朵不一会儿就涨得通红。
到了白天,温度继续升高,连机器都受不了了。“当时温度高得有点极端,装有测试设备的电缆故障车都不耐受,因为长时间反复输出高电压信号,导致过热。”李濛亦不堪重负,有人短暂休息了一会,但他不想请假。直到26日18时许,领导勒令李濛必须去补觉。他简单睡一觉之后,马上回来工作。直到28日17时,故障点确定,终于可以开始抢修了!8月1日上午,线路抢修完毕。李濛如释重负,经过多日奋战,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一觉了。
“以前没想到会这么辛苦,但是一点也不后悔,因为电缆真的有意思呀。”李濛高兴地向记者分享,他参与研发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修复液与长距离抢修接头产品已经通过了鉴定,预计每年可为广州供电局节省数千万元。
从一名满怀梦想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扎根现场的技术技能专家,李濛心中始终怀有对专业的赤诚。“择一事、终一生,这就是工匠精神吧。我希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不断提升手上的技艺,不断攻克生产中的难题,这将是我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