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当《三体》情节照进现实……

向外星文明“打招呼”?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王纳

本文字数:1415

耀斑爆发(波源)、冕洞(凸透镜)和磁流体力学波的波前的扩散和聚焦过程。研究团队供图

  科创瞭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 通讯员谢梁晖)在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科学家叶文洁意外掌握了一种特殊的电磁信号传输方法,于是用太阳作为信号放大器,以“恒星级”的传输功率向宇宙打出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招呼”。这种操作是否真的存在可行性?近期,哈工大深圳校区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的合作成果给出了初步的答案。

  前日,记者获悉,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波)动态传播,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以及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放大器,或可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的放大器

  据介绍,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利用全球先进空间太阳望远镜——太阳动力学天文台,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的动态传播,相关成果以《具备时间分辨率的太阳日冕中磁流体动力学波棱镜效应》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该成果第一作者为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周新平,通讯作者为袁丁和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申远灯。他们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可作为电磁信号的放大器,太阳、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的放大器,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

  长期以来,人类利用玻璃或冰来控制光束(电磁波),比如利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用于取火;照相机利用透镜采集物体光线定格下瞬间;望远镜利用透镜或反射镜采集太空的光线用于天文观测……光线经过大型天体发生偏折,形成引力透镜效应,可用于探测宇宙中的黑洞和暗物质。

  人类能够看见光线传播的轨迹,但无法观测光波的动态演化,这是因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要观测光波的动态传播过程有两种途径,一是发明比光速还快的成像仪器,二是让光速降下来。而该团队的研究目标就是让光波的速度降低到1000km/s,光波原本的速度是300,000km/s。这是因为电磁波(光波)在太阳日冕中触发,由于日冕中充满着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质子),等离子体完全附着在磁场的磁力线上,电磁波(光波)在这种介质中称为磁流体动力学波,其传播速率低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率。

  袁丁团队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太阳耀斑爆发触发了大尺度的磁流体动力学波,波前以太阳耀斑为中心往四周扩散传播,磁流体动力学波途经一个巨大的冕洞——日冕中温度低、等离子体密度低、磁场强度低的区域,在空间太阳望远镜的极紫外波段辐射弱,所以称为冕洞。而冕洞则充当了“凸透镜”的角色,磁流体动力学波从由四周扩散变为向焦点逐渐聚焦。据测量,该磁流体动力学波经过聚焦后,波动的振幅增加了3倍,所携带的能量流提升了7倍,这表明这种现象具备能量聚焦的效应。

  星际战舰的电磁盾技术、地球的磁场等结构能有效地屏蔽太空中带电粒子,让带电粒子“绕开”星际战舰或地球,减少对人类和生命的伤害。由哈工大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开展空间磁环境和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等相关系统的研究,可为研究空间环境与材料、器件及生命体的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支撑,对于保障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突破地面单因素模拟的局限、全面了解空间环境综合因素对物质的作用和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袁丁团队的研究可为“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模型基础。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深圳新闻 SZA13向外星文明“打招呼”?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王纳2024-04-24 2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