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党校教授王小广:
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不会自动形成。因此,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突破更多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必须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强基础研究,并且,科技创新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内生创新机制。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只有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生产过程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品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才能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实现生产力的根本跃迁。
另外,我们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超: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第一,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第二,最重要的是着力推进新兴领域改革。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第三,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顺畅流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