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出口终点是“合资”?

周伟力

本文字数:1295

  不知道大伙是否记得,2022年,小米被印度没收55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154亿元)。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前车之鉴,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有所听闻。

  2017年,上汽以全资方式在印度成立MG印度公司(以下简称MG印度)。当时,上汽实缴资本为292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5.33亿元)。

  印度年轻人多,对汽车需求也多。过去六年,MG印度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实现口碑和销量的快速增长。到2023年,MG印度年销量超过6.2万辆,在印度市场排名第8。其中,电动汽车占比约为25%,排名第二,仅次于塔塔汽车。

  这还只是一个起点。作为上汽自主品牌的海外担当,MG品牌将获得来自上汽更多优势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规模优势、成本控制和三电技术。背靠MG品牌和上汽集团,正常情况下,MG印度显然能够乘风而上。

  然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汽车是支柱型产业,印度也不例外。MG印度要想进一步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要将“不确定”变成“确定”,合资是绕不开的选择。

  上汽选择的合资对象是印度钢铁公司JSW。这是JSW第一次跨界造车,为此,它带来十足的诚意:支付2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2.99亿元),买下MG印度26%股比;与此同时,它还联合投资基金、经销商信托、员工持股,为MG印度公司注资256亿卢比,持有25%股比。

  转让股比之后,上汽收回最初投资同时,还保留49%的股比。对于MG控股权,上汽方面回应:上汽还拥有比49%还多的投票权。

  在外界看来,上汽不应该接受合资,理由是“合资可能导致技术流失”。站在投资角度,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上汽方面表示,此次股比转让,将增加净利润50亿~70亿元人民币。其实,将视线拉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也是从“合资”起步,和跨国车企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从小到大的蜕变。这一次,身份转换,中国汽车变成“合资企业”的输出方。

  就MG印度本身而言,合资也是当下最优解。一方面,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为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另外一方面,能够以本土车企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得当地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智力支持。2023年,丰田全球汽车销量达到1123万辆,“现地化”经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所谓“现地化”经营,就是融入当地市场,成为当地的一分子。

  中国汽车出口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单枪匹马”是一种选择,“合资合作”是另外一种选择。“在中国,为中国,和中国共成长”,跨国车企在中国喊出的口号,值得正在“出海”的中国车企借鉴和学习。

  当然,业内人士对上汽这番操作有点担心,也不无道理。海外企业在印度市场水土不服,可以追溯到燃油车时代。福特和通用,在印度市场也曾大手笔投资和布局,为当地带来技术、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然而,两大美国汽车企业进行诸多尝试之后,还是选择放弃,被迫退出。中国车企会不会重蹈覆辙?希望不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生活周刊·汽车 A16出口终点是“合资”? 周伟力2024-04-11 2 2024年04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