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广东

山中鱼翅 鲜香软滑

谢英君

本文字数:1126

蕉芋粉条晶莹爽口。

  夹在筷中晶莹软滑,嘬进齿间鲜香筋道,难怪被誉为“山中鱼翅”!在珠海斗门区白蕉镇小托村,有一种非遗味道须经“土里刨食”——蕉芋,以其根茎淀粉制成的粉条炒拌煮皆宜,味美而营养丰富。不仅如此,它还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如今,小托村手握非遗美食的好牌,大力发展蕉芋粉条加工项目,村民的好日子同样有滋有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春日融融,南虾河泛着光,白蕉镇小托村依山傍水,草木葱茏。村里鱼塘星散,倏然有白鹭掠过,好一派南国鱼米之乡模样。这里物阜民丰了近两百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吴姓先人从汉坑迁至此地立村,出于感念山的滋养,遂以小托山命名,称小托村。在这里,时光慢得像踮起了脚尖,老房子古色古香,似有无数故事要与来人说。与老建筑一同传承下来的,还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味道。

  蕉芋是美人蕉科植物,多在坡地疏松土壤中生长,广泛种植于斗门农村,尤其以白蕉镇小托村出品闻名。蕉芋的红花迎天怒放,绿叶淡紫描边,最宝贵的却藏于泥土里,其根茎富含淀粉质,是天生好食材。美食从来得天赐,它喝了一春的雨水,晒了一夏的阳光,吹了一秋的凉风,又在冬日暖阳里沉淀蕴藉,直至冬至前后迎来收获季。

  美食更要费工夫,蕉芋的根茎纤维杂多、口感粗糙,需要一双巧手来“点化”。刚挖出的根茎,趁新鲜用刀小心去皮,洗净,用“擦丝器”刨成茸、打成糊糊,然后装进纱袋里加水反复揉搓。很快,一盆牛奶色的“原浆”就有了。浆水要静置让淀粉慢慢沉底,其后小心倒掉表层的清水留下厚实粉浆,再加水、搅拌、沉淀。这道工序往往持续两三天,只留下最细腻的“粉底”。等沉淀最终完成后,就到了煮和晒的环节。一锅冷水烧开,慢慢倒入浆水轻轻搅动至起泡,倒入容器里蒸出来是一张亮晶晶的薄圆粉皮,对半摊在竹竿上,热气散走像云初开,半轮“明月”留在了竹竿上。之后晒干、切条,蕉芋粉条就完成了。2022年,珠海斗门区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布,斗门蕉芋粉制作技艺入选,“非遗文化”为美味加持。

  越是制作繁复的食料,烹饪起来越简单,这是食客们的幸运。蕉芋粉条可以凉拌、下火锅,或者爆炒和干锅。夹起一筷子,晶莹细腻不散不断,入口柔滑,一嚼却有筋道感,一股隐隐清甜就算厚酱浓油麻辣也盖不住。据说,蕉芋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在当地有“山中鱼翅”美名。

  目前,以入选非遗为契机,小托村凭借蕉芋种植优势,积极发展蕉芋粉条加工项目。村民手工制作的蕉芋粉条市场价格达到了60元一斤,经济效益明显。据悉,当地将通过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发展小托村“一村一品”,打响小托村蕉芋粉条品牌,充实村民“钱袋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广东 A11山中鱼翅 鲜香软滑 谢英君2024-03-29 2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