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不负春光更前行

朱基钗、施雨岑

本文字数:1250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施雨岑

  最是一年春好处。

  和煦春风,吹过广袤的洞庭湖平原,“洞庭粮仓”湖南常德,一幅美丽的春耕图铺展开来——黄绿交织的油菜花海,旋耕机轰鸣;乡野阡陌,散发着泥土清香;水稻田中,村民正忙育秧。

  3月19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沿着田边小道,走进农田深处,考察春耕备耕。

  全国两会结束不久,总书记即开启繁忙的考察行程。此次来,既是考察一省,也是谋划一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推动在更高起点挺起中部“脊梁”。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悠久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尊时守位的智慧,磨练出只争朝夕的劲头,沉淀着久久为功的韧性。

  农田边,总书记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共话春耕。看到刚刚播下的稻种,总书记关切地问:“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开始插秧?”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总书记对农业生产的熟悉,更让大家感觉亲近放松。

  不插五一秧,是指只有在五一前完成插秧,才有后续的环环相扣。急不得也等不得,这种对农时的重视,蕴藏着干事成事的朴素道理。

  这令人不禁想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那句催人奋进的话:“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裤腿上满是泥土,“90后”新农人陈帅宇引起总书记的注意。

  湖南伢子“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立志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9年前,大学毕业的陈帅宇决定回乡当农民,带头成立合作社、承包2800多亩水稻田,干得有滋有味。

  “打算继续干下去吗?”总书记问。

  “肯定继续干下去,我们越干越有劲了!”小伙子干脆地回答。

  插秧机、抛秧机、植保无人机……“80后”种粮大户戴宏,在自家院中向总书记如数家珍介绍为春耕准备的农机具。

  过去,一家人最多种50亩地。如今,戴宏承包了480多亩水田,综合收入超过60万元。“他呀,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戴宏的父母自豪地对总书记说。

  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新的技术理念。这片土地上,从粮食生产到乡村振兴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和接力,孕育着更加丰硕的未来。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湖湘大地,正值育秧的时节,亦是育人的沃土。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18日下午,绵绵春雨中,刚到湖南长沙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

  风声、雨声、读书声,教室、宿舍、自习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组人像群雕,再现了当年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近代以来,这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发扬“以传斯道而济斯民”的教育传统,砥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精神,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一时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回望历史,总书记十分感慨:“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春雨润物无声,春苗茁壮成长。            (下转2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头版 A1不负春光更前行 朱基钗、施雨岑2024-03-24 2 2024年03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