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东周列国”的主要“玩家”,而这七大“玩家”之外,其实还有一些重要角色,在今河北一带立国的中山国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此次展览选取了175件/套中山国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进行展出,揭开这个神秘古国的面纱一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配图为展品 摄影: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中国考古第一次发掘出的酒就在中山国遗址
说起“中山国”,很多人可能觉得印象不深,但说起“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相信大家就是耳熟能详了。那只狼按照故事中的设定,就是“中山狼”。
还有一些著名人物与这个神秘古国有关。司马迁自言祖上就出自中山国,西汉南越国开国君主赵佗,祖上所居也在古中山国。
中山国位于今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南部,是东周时期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所建立的诸侯国。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乘”,是春秋战国时期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一辆战车即“一乘”,是当时战争的基本编制单位。中山国成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
中山国经历多次兴灭,史载不详,成为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第一次作为国名载入史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山王陵、中山国都灵寿古城、中山国早期代表性遗存——行唐故郡遗址等陆续被发现、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有关中山国的历史逐渐清晰。
其中,重头展品“中山三器”,帮助厘清了中山国的世系。“中山三器”是三件刻有长篇铭文,铸制精美,且有明确纪年的青铜重器——铜圆壶、夔龙铜方壶和铁足铜鼎。其中,铜鼎是目前所见战国时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展品中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则是中山王陵区的建筑规划图,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也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建筑平面规划图。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国贵族开始使用鼎、钟、豆、壶等青铜器。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不少青铜器出土时,内部还存有酒液、清水甚至肉汤的残迹。这也是中国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实物酒。
“东郭先生与狼”其实是后人的一种附会
来自河北博物院的研究员刘卫华说,其实广州和中山国之间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联系。南越王赵佗就是如今石家庄所辖的正定县人。现在石家庄还有一个赵佗公园,所在的地方叫赵陵铺,是汉文帝给赵佗家族人修葺陵墓所留下的一个地名,“赵佗家再往前回溯一百多年,他的家就属于战国中山国的势力范围。”而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不少文物,比如玉璧、玉衣等,与河北的刘胜墓等出土的文物也比较相似。
而说起“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刘卫华指出,这其实是后人的一种附会。
故事说的是晋国大夫赵简子去中山国打猎,打伤的一只狼被东郭先生所救,而狼又妄图吃掉东郭先生的故事,后来比喻不能对恶人无条件抱有仁慈之心。它最早见于明代马中锡所著《东田集》之《中山狼传》。
“马中锡把这个故事安给了赵简子,写了一个他在中山国的领土上打猎的场景,后来大家就传成了‘中山狼’的故事”,刘卫华说,赵简子的确有可能曾在中山国内打猎,但“中山狼”这个文化意象和古中山国的文化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