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021年12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实景图。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运行持续优化,人流车流客流量屡创新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世界级港口群加速形成……
五年来,大湾区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构建起了外联内畅、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大交通格局,为大湾区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大湾区居民越来越深地融入“一小时生活圈”。
本版资料收集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毓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广州日报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作为打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大桥开通后,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由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使粤港澳三地加快形成“1小时生活圈”,对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数据显示,港珠澳大桥通车5周年之际,累计客流达3600万人次、车流达750万辆次、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7187.5亿元人民币……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
广深港高铁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香港从此跨入“高铁时代”,与内地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更加紧密。
截至2023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5年客运人次超过3500万。广深港高铁自2023年1月复通以来,受到跨境乘客欢迎,2023年全年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刷新开通以来纪录。广深港跨境高铁列车开行数量从恢复运营初期的日均77列,逐步增长到现在的日均190列。香港市民乘坐高铁到了深圳、广州后,还可以由深圳北、福田、广州南等高铁枢纽站通达全国各地,直达北京、上海等内地30余个城市。
南沙大桥
2019年4月2日,总投资111.8亿元的南沙大桥正式通车。南沙大桥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终点与东莞市沙田镇相接,全长12.89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每小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个建成通车的“超级工程”,南沙大桥横跨珠江东西两岸,串联广深佛莞,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人流、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
广州琶洲港澳客运码头
广州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是广州首座集跨境、城际、海岛功能的水上交通口岸综合体,2020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4月起试运营,5月4日正式投入运营。
琶洲口岸毗邻广交会展馆,是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直连交通设施之一,为内地到香港或经香港出境的人员提供了新的交通选择。自试运营以来,目前琶洲口岸出入境旅客量已突破10万人次。
广州白云站
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中的5座主要客站之一,总建筑面积约45.3万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14.45万平方米,自2020年10月10日起开工建设,于2023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
广州白云站的开通运营,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广州铁路枢纽地位,也意味着广东再添一个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对于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增强畅通内外循环功能、增加经济纵深具有重要意义。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位于广州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区,由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共同构成。建筑高度78.5米,地上11层,地下2层。外立面洁白利落,宛如一艘即将启航的白色巨轮。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地标,艺术中心将建设成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南珠(中)城际
南珠(中)城际铁路万顷沙至兴中段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止于中山市兴中站。正线长47.6公里,其中,广州段19.1公里、中山段28.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2023年3月30日开工建设,项目工期为5年。建成后,将与广州地铁18号线、广花城际贯通运行,与芳白城际跨线运行,是第一条可实现大湾区城际与广州地铁网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项目。
根据远期规划,线路在南沙可往东接通深南中城际(深圳-南沙-中山),届时广州城区到中山城区50分钟,到珠海城区60分钟,到深圳城区75分钟。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项目正式开工。2023年11月28日,海底隧道实现贯通,这也意味着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项目路面工程总体计划于2024年4月完成,目前正全力推进建设,计划6月具备通车条件。通车后由深圳到中山只需30分钟可直达,深圳、中山两地将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世界级机场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数据显示,2023年粤港澳三地机场客运量累计约1.8亿人次,运输航班架次、货邮吞吐量等各项业务指标均全面复苏。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2020年9月开工,计划于2025年建成,届时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货邮吞吐能力预计达到1.2亿人次、38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1月5日,T3航站楼项目主体结构主楼区域全面封顶。
世界级港口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随着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位于珠江两岸的港口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广州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列,航线覆盖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港口,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2023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41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91%、2.24%,吞吐量排名分别位居全球第5位和第6位。
汕汕高铁
2023年12月26日,汕(头)汕(尾)高铁开通运营。线路全长约16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与2023年9月开通的广汕高铁联通,使得从广州至汕头时间缩短至1.5小时左右,为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汕汕高铁是连接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与广汕高铁、漳汕高铁、福厦漳高铁、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共同构成甬广高铁。这条东南沿海高铁通道途经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5个城市,将为沿线城市融入湾区、连接华东提供重要通道,对促进粤东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狮子洋通道
2021年12月31日,狮子洋通道项目开工建设。该通道位于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直连南沙自贸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两大发展平台,全长约35公里,是珠江口首条双层过江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采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一跨过江”,计划2028年建成通车。2024年2月27日,狮子洋大桥西锚碇顺利完成封底施工。
狮子洋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条超大规模东西向跨江通道,对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具有重要意义。
黄茅海跨海通道
黄茅海跨海通道起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崖门入海口黄茅海水域,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江门台山市斗山镇,线路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珠海到江门及粤西地区时间将缩短约30分钟。
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对优化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是广东“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穿越狮子洋,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长113.2公里,自2019年5月6日全面开工建设,2024年1月30日正式通水,实现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引水,年供水量达17.08亿立方米,是广东已建成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将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