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美术

窗近花阴笔砚香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立华的书法艺术

杨晓明 陈运成

本文字数:1357

《窗近花阴笔砚香》 隶书 陈立华

《陈继儒·小窗幽记》 隶书 陈立华

《刘禹锡·陋室铭》 魏楷 陈立华

  走进陈立华逢源大街的工作室,老西关大屋格局,屋子深、梁底高,朴实无华。室内展示有陈立华及其老师连登、李伟等人的作品。由于巷子窄,又跟对面老楼很近,一丛巨大的三角梅倒挂在老楼上,影于窗前,烂漫缤纷,把老屋子和屋里的字画映衬得格外温润。

  与隶书之结缘

  陈立华研习碑体书法多年,对于运用“笔法”表现刀刻的碑体书法他有自己的看法。书法家秦建中曾言:“其笔取法《张猛龙》《龙门造像》及北魏之墓志,以方为主,方中带圆,行笔爽朗灵动,稳而不浮。”广州文史馆馆员吴瑾说道:“其书以‘二张’(张迁、张猛龙)糅合,有些小懒慵谐趣意味。幸而他早年的‘六碑’马步扎得稳阵,不致被流风吹得东倒西歪。”

  陈立华对隶书的研究颇为深厚,他认为练习隶书从选帖、读帖、临帖,到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陈立华建议不仅要读不同版本的帖,还要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分析碑刻中的字形、字义。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应该对每字的出处进行考证,注意一些碑刻中的错误,不可以囫囵吞枣,照单全收。在书写时,陈立华认为汉碑临写要有碑刻的力道,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学习隶书,始于一家,但也需要博采众长,反复研习,方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创作不以形式为首

  论及创作的章法布局,陈立华不吝分享。他认为,对于隶书这个书体还是以端庄稳重为主,隶书演变至今,当代的创作已经糅合了很多书体或者风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把握书写气韵,不能以夸张变形为目的,形式大于理解。陈立华对篆刻也有自己的体会,他的作品大多用自刻的印石。书法的落款盖印,是书法作品整体创作的一部分。一般而言,章不大于款字,宁小勿大,不喧宾夺主。正楷作品结构稳定,适宜较传统稳健的印风,而草法等布局跌宕的作品则适宜用写意的印风。陈立华特别提到,当代人研习书法,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书法,大部分以参展为目的,所以哗众取宠的形式感大有其在,却忽略了学习书法的本质——以书法为载体,达到个人的修身养性以及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正因为如此,书法艺术应该回归本质,即使创作中带有自己的一点趣味个性,也应该设计得不着痕迹,融于整体。过于铺张,不能藏风聚气,对于书家本身也是一种消耗。

  力推隶书意趣

  1980年2月,连登、董百振、李伟、陈作樑、林少明、卢苏等人,仿照西泠印社结社模式,成立羊城书法研究会。虽冠以“羊城”之名,但不局限于羊城,只要有艺术造诣,投缘者皆可进会。会内倡导创作自由,“作品挂上墙,意见当面提”,四十余载如电光石火,羊城书法研究会在赓续传统文脉上作出巨大示范作用。薪火相传,延续至今。

  如今,作为广州羊城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的陈立华并不热衷各种社会活动,而是潜心梳理岭南书家的隶书经典,并且也花大力气去策划和筹办“以古为新——好大王碑集联书法邀请展”等一系列展览,参展作品质量之高,呈现形态各异的笔墨之风,实属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福音。

  近年来,陈立华的书法气息古雅,清朗刚健,不骄不躁,殊多静气——形质已立,神采渐显,以意趣立足于书坛。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晓明 陈运成

  陈立华,广东中山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入读羊城书画艺术学校,得到连登、李伟、李家培等老师悉心指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羊城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广州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教育局首批文学艺术名家进校园专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美术 A14窗近花阴笔砚香 杨晓明 陈运成2024-03-04 2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