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三月 2024
26272829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第A11版:广东

探访广茂铁路上最后的专职扳道工

最后一扳 道一声再见

于敢勇

本文字数:1811

繁忙时柳铁纯一天要扳动道岔一百五十多次。

五六平方米的扳道房,内饰质朴。

五六平方米的扳道房,内饰质朴。

  “手柄落槽,标示牌显示正确!”“尖轨密贴,道岔加锁好!”“101侧股、103直股、105侧股,货3道进路好!”2月23日11时许,肇庆火车站扳道工柳铁纯执行调车计划,扳动货场105#道岔,开锁、拔插销、扳手柄,“咔嚓”一声,道岔开通货3线。这是柳铁纯作为一名专职扳道工进行最后一次扳道。不久之后,肇庆货场将进行非集中联锁道岔改造,扳道工将在整个广茂铁路上,退出历史舞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叶堪锐

  长期一个人孤独工作

  肇庆站扳道房设在钢轨边,只有五六平方米,十分简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一部电话,一班一人24小时,与影子做伴,和车列为伍,这便是老柳等很多扳道工工作的常态。长期一个人的孤独工作,让老柳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不多说一句,但也养成了他对安全工作的敏感和专注。他1985年入路,1997年调到肇庆车务段肇庆站任扳道员,从此与扳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27年。不用扳道作业时,柳铁纯就把有关扳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作业规范拿出来,一遍遍仔细阅读,熟记于心。“一看、二扳、三确认、四显示。”这是每次作业的基本程序。每次扳道都需要50~60斤的力度,对手臂和腰部力量都有不小的挑战。

  “安全没有窍门,就是认真和负责。”这是老柳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货场认真检查9副道岔,逐一检查保留车防溜措施,刮风下雨雷打不动。货车经过他立姿迎接,目测车身、车门、货物状况,不留一丝安全隐患。在一次巡检中,他发现在换枕施工后,道岔部位有10余个道钉未及时安装、一次发现枕木被白蚁蛀坏、一次发现道岔回位不密贴、一次发现道岔设备标识错误……这些都因他及时发现而避免了安全风险。原来货场有一个非法路口,经常有人为图方便横越行走,有调车作业时,他经常当起安全引导员,防止路外安全事故。

  有时一个月走坏一双鞋

  肇庆货场共有道岔9副,分布在10多万平方米的货场上,道岔间的距离约200到500米,没有专门的通道,需要踩着硌脚的石渣、轨枕和坑洼的地面才能到达,而且,为了防止取挂车超时,需要快速行走,一刻也不能耽误。27年扳道生涯,老柳没有一天迟到早退,没有请过一次假。因工作扎实认真,他曾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老柳回忆,作业最繁忙时,他一天要扳动道岔一百五十余次,步行超2万步。尽管扳一次并不需要太费力气,但扳得多手酸得抬不起来,且在石碴和轨枕上来回疾走,不小心还会崴到脚,有时候一个月能磨坏一双鞋。

  每年6至8月是扳道员最难捱的时节,被太阳暴晒后的铁轨周边的气温达40摄氏度,钢轨的温度可以达到60摄氏度。“夏天在雨中作业,鞋子里灌的都是水,穿着密不透气的雨衣,汗水直冒,流进眼睛湿透衣服,眼睛都睁不开,衣服都滴出水来!”说起这些工作经历,老柳很是感慨。据他介绍,由于工作中汗水常渗进眼睛,他就顺手用袖子擦,擦了又渗,渗了又擦,长年累月,落下了眼疾,现在双眼视力只有0.5。

  “干扳道,就得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担得起责任。”回顾27年扳道生涯,柳铁纯深有感触。

  转岗成为“高龄”助理值班员

  从今年3月份开始,肇庆站将按计划进行非集中联锁道岔改造,人工道岔将被集中联锁电动道岔取代,服役35年的人工道岔将退出历史舞台,扳道工这一个铁路古老的工种将在肇庆站消失。“干了一辈子扳道了,感觉扳道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一下子取消了,心里感觉空落落的!”看着铁轨边这间自己待了27年的扳道房,老柳满眼不舍。老柳今年57岁,还有三年就退休了,却要面临转岗。按照车站的安排,现在他当起了学徒——学习成为一名助理值班员。

  这名“高龄”学徒把干扳道形成的认真专注的劲头带到了新岗位上。他跟师傅签订了师徒合同,每个班早早来到车站参加点名会、学习文电、听取工作任务和安全重点布置,现场作业与师傅同出同归,接发列车、检查线路、核对现车……一样都不会落下。休班时老柳经常戴着老花镜在家学习新岗位的规章制度,早早为出师考试作准备。“老柳转岗学习一点都不含糊,业务学得很扎实,不亚于年轻人,他干活我放心。”主管安全的副站长杨映光对老柳赞不绝口。到今年3月,老柳就可以出师独立上岗了,这将是他27年来的第二个岗位,很可能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岗位。

  据了解,非集中联锁道岔改造后,一名信号员在行车室就能操控全站道岔,效率、安全和舒适性与人工扳道不可同日而语。但扳道工作为铁路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与他们长期的艰苦付出一起,将永远写在铁路的发展史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广东 A11最后一扳 道一声再见 于敢勇2024-03-01 2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