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依靠简单的文字提示和静态图像,大模型Sora生成的视频中不仅对主体人物、背景、氛围情感等有细节的刻画,甚至还包括了全景、中景、特写以及“推拉摇移”等多种流畅切换的镜头语言,让不少影视从业者发出“我要失业了”的感慨。
Sora来了,真的要有一批人要失业了吗?其对视频内容创作(包括短视频、中长视频和工业化影视内容)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世界是否正处于人工智能电影革命的风口?对此,记者采访了一批内容创作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预判变化:
内容创作者或被洗牌
草根导演将会出现
Sora出现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沈阳教授很快带领其团队进行关注。他经常转发由Sora生成的多个视频,并配上相关提示词,其中既有“蝴蝶在水下游过珊瑚礁”的奇异视频画面、有“微小的火车在一片叶子的静脉中移动”的微缩镜头、也有以第一视角拍摄的“跟着蚂蚁探秘蚁穴”的纪实影像,逼真地展现了蚁穴结构的细节……
实际上,“文生视频”并非新鲜事:早在2022年,第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文本转视频平台就已经出现,而在影视圈,此前也已经有人尝试在电影和影视制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视频工具。而在上个月,字节跳动也曾推出MagicVideo V2,并称新的视频生成引擎可以创建比现有方案更加清晰的视频内容;两周后,谷歌又推出了Lumiere,展示了文本转视频平台的输出内容……
但为何Sora的出现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皆因其“世界模型”让视频的连贯性、真实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比如拿筷子这个动态动画,之前我们用其他工具制作时发现,视频里人物关节或筷子拿法都会弄错;Sora却理解了这个世界的部分物理规则,对一些复杂运动都能准确呈现出来。”广州名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CEO梁嘉文指出,尽管目前Sora还停留在制作60秒视频的阶段,但正如一部电影由上千个镜头构成,当消费者可以把无数个镜头处理、安排好时,在算力足够的前提下,利用Sora也可以实现长片制作。“可预见的是,草根导演会出现,中基层的创作群体会很容易被洗牌。”
目前Sora还未开启公测,仅部分艺术家、OpenAI员工拥有访问权限。作为国内研究人工智能、大模型最前沿的学者之一,自ChatGPT诞生后,沈阳教授便已借助AI开展了多种实践:他通过AI尝试了复杂的艺术创作,“画”出超过4000幅作品;借助AI生成视频工具,他也尝试了视频“拍摄”。“只是从艺术感染力以及传播角度来说,它的效果不一定好。”
“Sora的出现将加速内容创作的进程,降低制作高质量视频内容的门槛。”沈阳教授表示,“它的出现预示着人工智能在视频内容创造领域的新篇章,强调了AI技术在艺术和创意产业中应用的扩展。”
在最近的一条社交动态中,沈阳教授发了一张他与伙伴们共同用AI绘制的“石猴孙悟空”。“两三年后,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西游记》,谁的更好看呢?应该是最有美感、最会调动AI讲故事的人做得最好看,期待前所未有的新一代大师涌现。”
未来变局:
降本增效还是提质增效?
影视行业都将更“卷”
那么,Sora是否真的会带来影视行业的变局?沈阳教授表示,Sora对于影视行业的影响将在于“降本增效”。“在Sora出来前,AI生成视频在实景拍摄方面就已经帮助我们团队减少了大约1/3的人力成本,它出现后或许可以将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
制片人黄旭峰也认为,Sora将会对于基础的衍生边际行业产生影响,如特效、预演、广告等公司。
不过,面对特效、剪辑等工种将被“替代”的说法,业内也有其他声音。梁嘉文以AI“文生图”为例,认为AI技术对传统影视特效制作的影响应当是“提质增效”。“比如在项目前期阶段,过去我们做图像绘制最多一天出3至4张;但现在利用AI可以一小时获取100张效果图,但这并不意味着绘图成本降低了。”
他认为,“提质增效”主要在于,一方面,同一项目周期内过去是“客户提需求、技术人员‘做加法’”,如今则是“技术人员给出更多选择,客户要‘做减法’”。尽管单次绘图的时间成本降低,但为了让客户更好地做出选择,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给出更多提示词、生成更多物料,服务成本反而会增加;另一方面,在应用层面尽管对普通人来说,“文生图”的效果非常惊艳,但由于AI图的版权问题尚未明确难以商用,加上AI难以掌握一些细节修改,“因此我们使用AI的占比其实不到30%。”
“旧成本下降,新成本就会起来。”梁嘉文感慨,类比AI“文生视频”,Sora的出现对于高精尖的大型特效制作企业而言并不会起到“降成本”的明显作用;同时,在部分类型片中,它能发挥的作用也仅会在物料方面。“比如纪录片领域,作为纪实影像本身就强调了‘实’,加上它具备时间跨度,Sora也只会影响其部分物料。”
与此同时,对于从事小制作、小精品的影视公司,Sora的直接影响将会更为直接和猛烈。“如微短剧、短视频行业,可以大大减少他们的演员、服化道成本,但同时也会直接改变视频的分发方式,因为当影视创作变得‘廉价’时,入局者会越来越多,同质化严重下,就要花费比以往更大的花销给流量,让观众在茫茫大海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并且还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维护版权权益,因为竞争对手复制借鉴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了。所以如果要获取更多受众,那些低成本、小而精的团队就需要大大提升自己的流量成本,整个行业将会变得更‘卷’。”梁嘉文表示。
迎接变化:
与Sora“共舞”
既拥抱技术也提升叙事技巧
Sora的出现也让不少影视业人士摩拳擦掌。如何更好地迎接变化?梁嘉文表示,倘若后续Sora开启公测,他不会选择将其放入到商业制作层面,而是放入运营板块。“我想用它作为敲门砖,但不会让它落实到服务板块,因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还是藏在精细化的手工之中。”
他认为,未来的影视行业将更注重动手能力。“对于掌握专业视频编辑能力的人来说,Sora就是工具,而人才是使用工具的角色。”他表示,尤其在动态影像呈现中,AI生成有时极容易产生不可控的边际效果,面对一些很精细的画面,如烟雾方向、人体动作等,依然离不开人的操作和修改,具备学习能力的特效师并不会因此失业。即便未来Sora可以实现长片制作,但它也不会过度被使用。“因为可能会降低企业自身的价值,让IP变得不值钱。”
好莱坞导演戴夫·克拉克作为AI技术在影视领域的早期应用者,在媒体采访中也同样透露,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更适合的地方是作为剧本的宣发材料。“创作者不应该为Sora的出现感到危机,而应该去拥抱这些技术。”克拉克说,Sora生成的清晰、逼真的视频内容,必须要与传统的讲故事能力和叙事技巧相结合,才能吸引受众。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完整的故事片需要有连贯的情节、角色发展以及各种场景和设置。但Sora目前在计算资源、训练数据和道德考虑方面的局限性可能会阻碍其制作长片的能力。”
影视从业者该如何拥抱这项新技术?电视剧《西南联大》及纪录片《九零后》导演徐蓓的态度或许值得借鉴:在Sora发布当天,她发布了一个海浪的视频来表达心境,她称,Sora正是“后浪追逐着前浪,未来驱赶着现实”,但面对这一切她并不紧张,“我想与之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