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评论

农业测产岂能“人工催产”

连海平

本文字数:694

  今天这里水稻亩产达到1200公斤,明天那里也许就突破了1300公斤,高产数据你追我赶,各种“纪录”不断刷新。一测就破纪录?农业测产谨防数据失真。近期《半月谈》杂志关注了这一现象。

  这一话题已经够让人吃惊了,看到下面这个奇葩例子更是让人满地找眼镜:华北某地一家农业企业试验时,在播种环节故意将水稻间距留得很开,等到收获前几天,事先悄悄把同时播种在别处相同品种的移栽到试验田里,数据自然变得好看。

  移花接木、瞒天过海,如此令人不齿的造假方式居然堂而皇之出现在农业测产中,令人匪夷所思,危害不容小觑。

  具体而微。比如,破坏学术风气,亩产造假等于科研数据造假,掺水数据制造垃圾论文,导致谬种流传、害人匪浅;骗取科研经费,有些亩产造假者,目的很“单纯”、感情很“专一”,就是为了骗取科研经费;盲目追求政绩,农业科研出成果,地方农业农村部门脸上有光,说不定还能助部门负责人升职一臂之力,导致个别心术不正者不走正道捞偏门;潜藏害人风险,通过假亩产制造出来的种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假种子”,要是农户用了这类种子,结果亩产大打折扣,是不是很害人?

  大而化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永远是天大的问题,要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非易事。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吃好饭,我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业研发,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人均粮食也处于全球安全线以上。若任由这些鼠辈上蹿下跳、窃麦偷谷,势必损害粮食安全根基。“管涌”不除,“大堤”难安。

  测产造假行为被发现了,固然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更关键在打提前量,防患于未然。从建章立制开始,通过流程再造,强化日常监管,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连海平)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8农业测产岂能“人工催产” 连海平2024-02-21 2 2024年0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