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闲情

“慢写”出力作

唐宝民

本文字数:1048

  作家王文兴一直坚持手写,而且,他严格控制自己的写作字数,他的小说《家变》,写了整整7年;另一部长篇小说《背海的人》,用的时间更长,整整写了25年!之后又花了14年,第三部及第四部作品才即将完成。

  有记者问他:“你为什么写那么慢?”他回答说:“我一天写的是比较少。我是把小说当成写诗一样。”原来,王文兴之所以写得慢,是因为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得高,不想因为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作品的质量。王文兴不是从一开始就慢,开始写作时,也曾两三个小时写两三千字,但后来,他意识到了过度的数量追求必然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便开始严格控制写作的字数:“假如写信是平面的,写小说在我看来是三度空间,要顾前、顾后、顾左、顾右,四面八方都要顾的。它每一句话不是独立的,而是前前后后都要关联。文字要有诗的水准才行。”正是因为对自己近乎残酷的苛求,王文兴的文学创作才独树一帜,获得了广泛关注。

  目录版本学家牟润孙曾师从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经常在学术方面对牟润孙进行指导,据牟润孙回忆说,陈垣先生也不主张乱发表文章,陈先生说:“写学术文章,不可不力求慎重,对一个问题没有研究成熟,就拿出去发表,将来极可能有悔其少作之感。”“悔其少作”一词,出自汉代杨修《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是指不满自己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明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桢卿)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很多名家也曾提到过类似的感受,说是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文章,感觉写得太浅了,有些不好意思再拿出来让大家看,所以,在编辑出版的时候,往往就把这些不成熟的作品撤掉。由此可见,随便发表文章,既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应该引以为戒,以免将来产生“悔其少作”的感慨。

  美学家高尔泰先生的写作,也是慢工出细活,那本《寻找家园》,他写了十多年;近期出版的《草色连云》也写了好几年。作为一个美学家,他的骨子里有着强烈的精品意识,对于一些高产作家,他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一些作家很自豪一天写了多少字几天写了一部长篇……我很惊讶:被作者如此对待的作品,可以是他灵魂的表现、心血的结晶吗?可以是人文理想的崇高诉求吗?”

  作家王开岭曾对“好书”下过这样的定义:“一册好书,在生产方式上,必有某种‘手工’的品质和痕迹,作者必然沉静、诚实、有定力和耐性,且意味着一个较长的工期,内嵌光阴的力量。” 

  因此,拒绝急功近利思想,以沉静的心去写作才能打磨出精品。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唐宝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闲情 A11“慢写”出力作 唐宝民2024-02-08 2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