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都市新闻

百年前“春运”:车票不预售、座位不对号、无广播报站

练好了“金鸡独立” 搭火车更有底气

王月华

本文字数:1644

  眼下,广州已进入“春运”时间,不少人已经踏上归途。身处一年一度“大迁徙”的潮流,你会不会好奇,百来年前,当火车刚刚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在车票不预售、座位不对号、报站无广播等种种限制下,“春运时间”又是怎样的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无论何时,回家过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百来年前,交通工具的选择就很有限了。飞机还没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坐船又是太慢,去往邻近地区还行,要走得远一点,得在水上晃悠好几天。所以,兜里稍微有几个钱的小生意人、教师、学生乃至务工一族,大多会考虑坐火车。毕竟,就算是从广州去武汉,也只要40多个小时就到了。

  1922年,北大教授吴虞从北京去汉口,在火车上晃了两天,下车后抖一抖身上的煤灰,心满意足地感慨道:“2400里(1200公里),此时即到,可谓神速矣。”

  抢不到车票 只好帮衬“黄牛”

  坐火车,先得买票。那时没有预订车票这回事,车票一律在开车前定时销售,长则提前两小时,短则提前20分钟。从广州出发,有三条铁路线,广三铁路,从广州开往三水,1903年修通,起点站在芳村的石围塘站;广九铁路,从广州开往香港九龙,1911年修通,起点站在大沙头;粤汉铁路,1916年开通广韶段,1936年,从广州到武汉全线贯通,起点站在黄沙。那时也没有联站售票这一说,作为一个普通乘客,你想坐哪一条线,就得去相应的车站买票。春节将至,不管去哪个站买票,都得赶早。广三铁路石围塘站的售票处只有10多平方米,其他车站的售票处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旦去晚了,能不能挤进去都难说。

  归心似箭的人好不容易挤进售票处,伸长脖子一看,一个个售票窗小得简直可以用“孔”来形容,售票口外,一道木栅栏将旅客隔开。那时的火车票分等级,还分窗发售,一、二等车票价格高昂,一般人不敢想,所以窗前不算挤;可三等车票的售票窗前总是挤作一团。待到售票铃一响,窗口一开,人们一齐拥向窗前,个个都挤得脸红脖子粗。

  拼命抢到了火车票还好,最怕的是,好不容易挤到窗口了,里边的售票员却毫无表情地来一句:“没票了。”真让人沮丧。不过,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绝不会就此放弃。他会马上赔笑脸,额外奉上几角银币,或港币一张,售票员没准就会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张车票。倘若车票真的卖完了,也开始试试到车站外找找“黄牛”。据史料记载,广九铁路大沙头车站附近,最多时有300多个“黄牛”出没,都想着趁“春运”赚一波。

  挤进三等车厢 木椅子要拼力去抢

  那时候,按惯例,一般列车开车前两分钟停止售票,最后拿到车票的人,得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去赶车,那时候车次少,一旦错过了车,没准就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走。

  买车票的经历让人不堪回首,但那时的火车票倒是很摩登,中英文对照,日期、车厢等级、票价、有效期限一应俱全,可再仔细一看,最关键的信息——座位号,却是怎么也找不到的。原来,在那个年代坐火车,是根本不用对号入座的。翻开当时的老照片,一等车厢里有沙发;二等车厢有舒适软椅,到了三等车厢,座位就改成了硬硬的木椅子,还得拼尽力气才能抢得到。

  20世纪30年代,一个知名小说家曾这样形容三等车厢的拥挤:“拥挤!拥挤!三等车变成五层楼了。‘最高一层’的乘客,兵士居多,高踞车顶;第二层的人,高卧在行李架上;第三层的人,坐在座椅靠背上;其次,座椅上,最下一层,坐地板上……因为拥挤的缘故,我左脚上的袜带脱了,使一个金鸡独立势,提起左脚,把袜带搭好了,然后踏下,却已失去了原有的立足地……”看了这段文字,那时候的“春运”车厢有多拥挤,也就不难想象了。

  “金鸡独立”已经很惨了,但麻烦还没完,当时的列车并无广播报站,所以全靠旅客自己打醒精神,否则,一旦坐过站,补票是小事,再遭一次这样的罪,还没到家,就怕已被挤成“咸菜干”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 A8练好了“金鸡独立” 搭火车更有底气 王月华2024-01-22 2 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