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2024广州两会·高质量发展巡礼

一张资源网 织起幸福色

广州积极布局民生公共服务资源网

苏赞、杨欣

本文字数:1995

北京街在敬老月期间举办敬老宴活动。

  在广州这座以“人情味”著称的城市里,幸福从来不是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对生活在农村的晓天一家人而言,幸福是孩子获得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重获希望和勇气。对家在老城区的老人而言,幸福则是在家门口找到想要又合适的服务。解决“烦心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对务实的广州人而言,这些都是所追求的幸福感。

  值得关注的是,这座城市从“一老一小”到“社会救助”领域兴起了一张民生服务资源网,推动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为每个个体带来更多民生服务实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 实习生符颖杨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欣

  从一老到一小,织起一张资源服务网

  过去一年,广州为全市213万老人筑起稳稳的“幸福坝”。2839个颐康中心(站)覆盖全市村居,1300多家长者饭堂开在城乡社区老人家门口,一个15分钟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悄然铺开。然而,有了服务并不等同于老人就能直接享受服务。当服务资源逐渐丰富,供需对接便是下一个难点和课题。而一张资源服务网,成为了解题之道。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北京街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社区,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大而杂。而北京街广卫社工站社工李嘉源说,这里组建了为老服务联盟,联动了各类养老相关机构加入其中,并定期举办为老联盟服务集市,“老人在家门口就能通过逛集市了解服务、接受服务,平时觉得看病很麻烦的,通过社区医院来摆摊,一下子就对接上。”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耆爱家园”的社会资源服务平台也在不断扩建和完善,通过社工与社会多方服务资源建立联系,形成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对接功能。北京街社工站社工罗冬杏告诉记者,老人如有需求,只需在平台反馈,平台便会尝试对接契合的资源,“这个平台从2020年一直完善至今,一张资源清单网正在逐渐成形。”

  一个个体的需求往往复杂而多元,难以依托单一的服务有效回应,而资源清单或资源网络的优势,恰恰在于集众人之力。所以,不仅老人要有一张资源网,未成年人保护同样需要一张网。在广州,有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便发动多方力量,形成心理支持、素质教育、法律援助、社工服务等社会力量汇集的资源体系,成立了围绕儿童的支持网。

  完整的资源网,让一个家庭重获希望

  过去一年,广州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38元,连续14年稳中有升,为全市特殊困难群众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但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活在广州的晓天一家人,对此深有感触。

  晓天是一名脑瘫儿,早期无法自理,离不开人,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康复训练的路上,还要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三年来,晓天到过多家知名医院就诊,花费了高达六十多万元的治疗费用,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家里积蓄早已花光,且负债累累。

  如今,政府救助使他们获得基本的保障,但并不足以推动更大的改变,跨越障碍。而更大的改变,发生在社会资源联动起来的那一刻。彼时,先是社工进一步介入了晓天家庭的情况,通过组织家庭会议,引导整个家庭换位体验晓天爸爸的“工作”,以促进家人之间的理解及支持,鼓励家庭尝试学习脑瘫儿童的治疗、康复及照顾知识,应用到日常照顾中,同时,与晓天爸爸一起织就一张资源网,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源,最终成功申请到粤康专项护苗行动的资助金,报销康复费用超过了一万元。

  一张网络改变一个家庭。如今广州正在将这种创新模式沿用在更多场景,并将“抽象的网络”转化为实体。其中,广州市民政局通过整合慈善供需台账,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定期将慈善帮扶信息台账提供给相关工作人员,推动慈善救助高效惠及困难群众。目前,信息台账已收录超过230家社会组织提供的近400个慈善项目。

  探寻“政府救助+慈善帮扶”高效衔接新路径

  实际上,社会救助工作对联动和协作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领域。但光有心,没技术的话,也难以实现资源之间的无缝衔接。针对这一问题,广州市正聚焦救助服务精准、高效、便捷、多元,通过完善政策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民政困难对象数据库、搭建“穗救易”服务平台。

  这一平台,旨在构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智能化平台,实现“群众需求有出口、慈善帮扶有项目、社会参与有渠道、救助服务有监管”的救助服务多元化、智能化,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政府救助+慈善帮扶”高效衔接的新路径。而在汇集社会慈善资源,写清单的问题上,则通过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搭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的枢纽型平台。

  据悉,该智慧平台将通过汇集、分析、共享低保、低边、困境儿童、独居老人等民政对象的数据,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通过培育慈善项目、协调慈善资源、引导慈善行为、推动慈善项目供需适配等,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对接”;通过对社会救助类的慈善项目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的项目设定、实施过程、实施进度、实施效果等进行管理评价,实现“服务成效精准评估”,使更多人获得更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和资源清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2024广州两会·高质量发展巡礼 A10一张资源网 织起幸福色 苏赞、杨欣2024-01-18 2 2024年0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