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2024广州两会·特别关注

新变化:11条发言全聚焦教育医卫

方晴

本文字数:1190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两会是民意的会场。在每年的广州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环节可谓民意动向“风向标”。今年,这个环节迎来新变化——不同于往年广泛覆盖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等不同领域,首次高度聚焦教育和医卫等两大民生领域。

  11条发言中,8条着眼教育,3条关注医卫。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如何理解这些变化?

  所需、所急、所盼

  多年来,围绕人民群众不同阶段急难愁盼的社会民生热点调研建言,是政协委员持之以恒的履职重点之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教育和医卫,事关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考验广州高质量发展“成色”的民生指标。

  “增加广州普通高中的数量和容量,提高普通高中的学位供给”“加大幼儿园开设托班的力度”“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服务体系”“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防一体化平台”“构建面向社区的新型老年人骨骼健康服务体系”……这11条发言,通过市政协委员和“百姓提案”代表之口,在市两会上反映了老百姓最紧迫的需求、最关切的话题、最期待达成的愿望。

  “愿望清单”换个角度看,就是老百姓给政府、给社会各界提出的“任务列表”。人们期待着,从教育医卫这两件最贴近百姓的“身边事”中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

  专业、可行、有效

  大会发言环节的使命,不仅是将“民生牵挂”带上广州两会,还应该提出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用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李贻伟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的话来说,就是“让承办部门拿来就能用、照着就能做、做了能有效”。

  对话题的调研是否足够充分,研讨是否足够深入,对策建议是否足够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发言代表都为约6分钟的发言准备了PPT,除了提炼文字,还有丰富的数据表格和图片。这些深入浅出、用词精简的发言背后,是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所投入的难以计数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兼骨科主任杨运发更是直言,这6分钟的发言是其酝酿了10年的观察思考成果。

  是变,也是不变

  “弱信息”有“强信号”,“小切口”也有“大未来”。广州日报记者留意到,11条关于教育和医卫的发言,所覆盖的不仅是教育的不同层次(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或医卫的不同需求(阿尔茨海默病、骨骼健康等),还横向辐射着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纵向瞭望着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就高校力量如何促进和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倪明选分享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对发展低空经济的认识、措施和他的建议,既谈高校使命,也谈战略性新兴产业。

  又例如,市政协委员蔡昶文在发言中建议,应超前谋划,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变革,构建全市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系统,以科技创新之眼光探索教育变革之未来。

  由此看来,今年政协大会发言领域“变”了,更聚焦了;但视野之广阔“不变”、前瞻之高度“不变”,“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更是始终如一。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2024广州两会·特别关注 A7新变化:11条发言全聚焦教育医卫 方晴2024-01-15 2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