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邹多为、魏弘毅、丁乐)年内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海关总署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面对外部需求低迷等多重风险挑战,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交出一份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的“成绩单”。
顶住压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纵观2023年外贸运行情况,从一季度的9.69万亿元,到二、三、四季度规模均在10万亿元以上,我国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其中,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3个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0.8%、1.3%、2.8%,12月份进出口达到3.81万亿元,月度规模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总的看来,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尽管过去一年我国外贸实现正增长,但也要注意到与此前相比,整体增速仍然承压回落,其中出口值同比增长0.6%,进口值小幅下降0.3%。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大环境的裹挟增加了我国外贸的下行压力,我国外贸进出口能够保持整体增长殊为不易。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0.6%的出口增速相比前几年确实有所放缓,但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进口值是由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吕大良说,我国进口值微幅下降,展开来看,进口价格下跌3.1%,进口数量增加2.9%,也就是说,2023年进口值下降是受商品价格水平下行影响,我国进口数量还是增加的,也反映了我国生产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旺盛。
提质升级,持续激发新动能
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增长2.7%,海南自由贸易港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得益于科技创新、场景创新、数字化技术设施迭代升级,2023年,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我国外贸不断提质升级,新动能持续激发。
凭借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快更准地识别海外不同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而助力企业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与策略,提升国际竞争力……上线仅一年多,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变“人找货”为“货找人”,如今已在40多个国家上线,累计吸引海外上亿名消费者下载,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
当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新势力。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参与跨境电商进口的消费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已达1.63亿。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为特点的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船舶和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相关产品出口增长66%,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