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月1日电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做好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时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一域观全国。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调研。虽然赶上南下的寒潮,但随处可见的忙碌景象却展现出南粤大地的勃勃生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今日之广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航道上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奔赴“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美好未来,也为世界打开一扇读懂中国经济时与势的窗口。
乘风——在复杂经济周期里绽放“南粤红”
深冬寒风里,行走在羊城广州,火红的三角梅随处可见。正如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复杂经济周期下,广东经济依然暖流涌动。
广州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高耸的龙门吊之间,一艘艘正在建造的巨轮蓄势待发。
“2023年订单数量已经翻番,新订单排到了2028年。”广船国际党委副书记张庆环说,中国已跃升世界最大船东国,“广东造”的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大型箱船等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
广东拥有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造船业的红火正是广东经济复苏向好的生动写照。
在全国经济版图上,广东的分量不言而喻——
96161.63亿元,这是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
2022年,广东经济总量接近13万亿元,已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这一规模即便在全世界的经济体中也能排进前十名。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自身发展基数大,每一个增长点都来之不易。2023年前三季度4.5%的增速,与2022年同期2.3%的增幅相比翻了近一番。
不仅如此,广东拥有各类经营主体超过1700万户,占全国十分之一;外贸总额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已连续37年稳居全国首位;还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工业、财政、养老金、科技创新第一省。
越是走在前列,对风险挑战的感受就越直接——
从全球看,在世界经济衰退、贸易投资疲弱背景下,作为开放前沿的广东外贸依存度高达64%,面临比其他省份更大、更直接的冲击;
从自身看,广东经济“量”的增长已到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加上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重,经济发展继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难度更大。
“一方面要看到,摆在广东经济、中国经济面前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周期性的,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广东继续走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老路行不通。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广东如何化危为机、行稳致远?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2023年开年首月,广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给出了响亮回答。
一年来,乘高质量发展东风,南粤大地勃发崭新气象——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2023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2023年12月26日,伴随着汽笛长鸣,广州白云站首发列车C1893次从站台缓缓驶出,汕汕高铁首发列车G9797次也从汕头南站驶出;与此同时,深南高铁、广河高铁机场段两个新建项目正式开工。 (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