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邵声:
多种方式创新激活文化资源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书籍、影视、音乐、展览、旅游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文化发展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真正被社会大众充分消费并成为滋润心灵的精神产品并不是很多,高质量供给短缺与低质、重复供给之间存在明显矛盾。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解决文化发展领域不平衡等结构性矛盾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素养、影响大众审美、引导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权益,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坐标,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向社会和民众提供导向正确、品质良好的产品与服务;必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发展壮大,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必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激活文化资源,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并顺应文化消费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新趋势,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便捷性、丰富性、体验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
以“数字+”赋能高质量文化供给
城市是孕育包容创新价值导向的主要空间,超大城市更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载地。数字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对文化领域的变革发展影响深远。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与科技要素融合、场景应用的先发前沿,也成为体现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和人才集聚吸引力的重要标志。
相较而言,数字文化产业模式更加开放融合,数字技术迅猛推动文化产业在创意生成、产品生产、市场推广、营销交易、消费传播全链条快速变化革新。这种创新迭变,不仅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叙事方式,增强了文化内容的表现张力,创新了文化消费的服务体验,更孕育了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与其他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也层出不穷。
高质量文化供给离不开“数字+”赋能。广州2022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15.79亿元,经估算实现增加值约180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稳健。数据显示,广州全市1.2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类企业超3000家,这一定意义上说明数字文化领军企业颇具规模,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态与载体越发无所不在。面向未来,广州加快布局数字文化前沿领域,将给数字文化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