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主题教育进行时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以来,广州市越秀区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展开调研、问需于民。区民政局和各街道以解决好老年人的“一餐热饭”为切口,着力打造长者饭堂越秀样板,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长者的幸福晚年。在实现18条街道长者饭堂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街道长者饭堂成立18个街道老年学校分教点,今年全区长者饭堂累计用餐超50万人次,同比增加134%,让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用好“一线工作法”
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没想到长者饭堂真正开到家门口,不用过马路了,非常好!”今年11月,位于小北路104号的洪桥街马庄巷社区长者饭堂配餐点正式营业,小北路以东的长者就近就能享受就餐等为老服务,对此赞不绝口。除了荤素菜肴和汤水,这里还提供广式点心餐或西式糕点,现点现蒸,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优质就餐选择。
作为全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中心城区,越秀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全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3.36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8.5%。
越秀区抓住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餐”需求,发挥在全市率先实现“15分钟养老圈”全域覆盖的优势,持续升级长者饭堂服务体系,在主题教育中推动长者饭堂提质增效。
越秀区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组织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共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和“为长者送一次餐、听一次群众意见、提一项工作建议”的“三个一”服务,收集群众对改进长者饭堂、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建议。在“寻味越秀——长者饭堂擂台赛”上,36名长者担任长者饭堂体验官,与华工、广医专家一起到一线饭堂体验,发动网络投票56.63万人次,就餐满意度达96%。
这背后,“越秀号”为老服务直通车品牌项目覆盖全区18条街道和222个社区,把党的政策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越秀区的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来到18个街道颐康中心“现场办公”进行养老政策宣讲和答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养老政策宣传,通过“四下基层”推动“政策直通”。在长者饭堂门前设置的“为老服务宣传集市”,将涵盖长者饭堂、老人体检、适老化改造等十大项目的“为老服务大礼包”送到群众身边。
解决好老年人的“一餐热饭”,是越秀区用好“一线工作法”、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围绕群众反映集中、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越秀区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织有关部门、街道、社区,到问题所在地进行现场办公,现场提出思路、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事效率,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前沿、民生工作一线加快推进调研成果转化,目前全区一、二级领导班子已完成调研成果转化运用819项。
为民办实事
民生微项目落地生根
“现在长者饭堂不光能吃饭,还能体验各种服务,很方便。”在东山街长者饭堂就餐的李伯开心地说。开到长者饭堂门口的“志愿服务集市”,为老年人提供兴趣班、义诊义剪、志愿陪诊等多元化志愿服务,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越秀区将长者饭堂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破解长者饭堂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症结。调研发现,在长者饭堂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个别用餐点不够便利、餐饮菜品单一、供餐不足等。如何让“爱心餐”更暖心?聚焦长者用餐的便利性问题,越秀区通过回收或盘活区属公有物业、租赁市属公有物业、与辖内机团单位共建合作等方式,有效突破中心城区空间限制,合理布局长者饭堂,实现18条街道长者饭堂全覆盖。越秀区还与高校、医院、专业学校合作,研究适合老年人的餐饮,丰富菜样品种,提高供餐质量……不断优化的长者饭堂得到了更多老人的认可点赞,今年全区长者饭堂累计用餐超50万人次,同比增加134%。
“在做好食堂的情况下,还要做好学堂,精神食粮也很重要。”越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秀区发挥长者饭堂方便可及的优势,依托街道长者饭堂成立18个街道老年学校分教点,整合多种服务功能,使长者饭堂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休闲社交的温馨港湾。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系列像长者饭堂这样的民生实事正在越秀区落地生根。
越秀区不断织密五级基层组织架构,组织引导居住地党员参与登革热防控、防风防汛等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一线、在房前屋后实事中各出所长、互帮互助,依托“双愿双微”行动和社区志愿服务集市等,推动居住地党员有效发挥作用,主题教育期间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居住地党员办理民生微项目182个、认领微心愿6706个。
越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越秀区将坚持把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体现到促进中心工作上、体现到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