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杨欣
商业向善,便能汇聚社会向善的力量。但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里,社会如何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向善向上的康庄大道?
打破商业与社会边界的公益慈善理念以及ESG概念,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社会向善的突破口。2023年12月21日,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举办的赋能未来·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峰会(下文简称“峰会”)上,2023广州市慈善榜样、2023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分析报告、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系列奖项、《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报告》以及年度特别贡献集体/企业奖项等多项报告和奖项集中发布,展示了大湾区的向善风潮,以及社会多方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
这一天,这场峰会展示了广州慈善捐赠在2023年度整体回升向好,捐赠总额达到17.83亿元,同比增长了9%,一批慈善单位和个人成为城市这一天最为光荣的榜样。同时,人们也在这一天看到,这座城市对善的理解正在不断升级,向善不仅是责任,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道,一批批企业和投资者不再以单纯的财务绩效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将ESG纳入考察范围,充分评估环境绩效、社会责任绩效和治理绩效对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影响,开展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探索。
此次峰会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协作办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州市工商联支持,广州市慈善会、广报文化、粤传媒承办,商道纵横提供学术支持。
向善数据
2023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总金额达17.83亿元
在广州,善从来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在此次峰会上,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广州正式发布第一份广州慈善榜,自此,榜单每年发布一次,把每一份善意都收录其中,今年亦延续了这些年来对慈善榜样学习宣传的传统,分别对社会组织捐赠活动榜样、捐赠达人榜样、捐赠单位榜样进行褒扬。据悉,自2016年以来,发布的广州慈善榜累计3597家(次)单位、13114人(次)登榜,捐赠总金额达90.13亿元,每一个数字都蕴藏着至善至美的向善力量。
善意,从未仅仅停留在某一刻。
而就在12月18日当天的最后一分钟,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广州市慈善会于12月19日马上发起筹款倡议,并上线广州市慈善会“穗善有爱紧急驰援”项目(公开募捐备案号:5144010051736101XNA23006),用于支援受地震灾害影响的群众、非避险人员及一线服务人员,支持当地救援及有关的其它工作。截至12月21日,已对接认捐款物超过680万元,其中积极对接广汽集团捐赠500万元资金、广东省阿道夫公益基金会捐赠150万元款物,广东省哥弟菩及公益基金会捐赠20万元、朗润集团捐赠10万元,支持甘肃青海等地震灾区救援工作。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在12月20日紧急划拨第一笔救灾资金支持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助灾区开展应急救助。而截至发稿前,社会各界力量仍在积极响应,伸出援手。
人人慈善为人人——向善,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底色。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广州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伟在此次峰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总额达到17.83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9%。其中,机构捐赠17.06亿元,占全年捐赠总额的96%,个人捐赠0.77亿元,占全年捐赠总额的4%,广州慈善“机构捐赠为主、个人捐赠为辅”的特点更加鲜明,机构捐赠总额和入选数量均创新高。此外,广州慈善的大额捐赠来源更加多元;企业参与慈善方式更专业化,并且更愿意与慈善组织合作开展捐赠;多次入选机构数量增长超五成,机构重复捐赠意愿和贡献度在进一步增加。
在个人捐赠方面,2023年度,有652人(含“爱心人士”)首次入选“捐赠达人榜样”,累计捐赠5256.2万元,占个人捐赠总额的68%,“新面孔”是个人捐赠的主要来源,重复捐赠金额突破三成,对年度个人捐赠总额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捐赠流向方面,2023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样捐赠分析报告指出,从捐赠用途来看,“医疗健康”“乡村振兴”“教育助学”“科学、文化、体育、艺术”和“慈善行业支持”是善款主要流向的五大领域,占全年慈善捐赠支出均超过10%。细分机构和个人的捐赠用途可以看到,机构倾向于把慈善资金用于“医疗健康”“乡村振兴”和“教育助学”三大领域,而个人则更愿意投向“教育助学”“乡村振兴”“一老一小、特殊困难人群服务”,其中教育是广州市民最愿意支持的慈善领域,捐赠支出占个人捐赠支出的37%。
向善故事
公益慈善力量带来“蝶变” 在乡村振兴的场域找到善的意义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蕴含了无数关于善的故事。据了解,此次峰会设置了特别环节,为广州派驻唐家镇帮扶工作队、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驻疏附县工作队、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波密县(广州)工作组颁发了年度特别贡献集体;为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年度特别贡献企业。近年来,乡村振兴在公益慈善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益慈善力量扎根乡村,带来了一系列的“蝶变”,每一次都离不开善意的人和事。
在此次峰会,天河区派驻在大方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的方磊分享了自己的对口帮扶工作,“我们重在帮助医院提高其自身能力,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设备等手段,帮助医院加强其专业水平和手术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这种帮助可以使医院在骨科微创医疗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减少对外部技术支持的依赖。”在他看来,每一个具体的行动,都在带来细微的变化,“比如通过举办骨质疏松慢性病管理能力提升讲座,提高大方县医护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管理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会通过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临床带教、培训讲课、义诊巡诊等多种形式,带动医院骨科医疗团队提升诊疗能力和手术水平。”
此外,结对帮扶也给当地带来了人才交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知识理论提升。方磊回忆道,“当帮扶期满时,我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帮扶一年是出于对任务的责任感、对团队合作的热爱、对个人成长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的考虑,延长帮扶一年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已有的成果,并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让我与团队成员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和信任,继续共同工作,深化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让我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也说,作为一名医生,收到患者的锦旗是一种荣誉和肯定,但是每一面锦旗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其中,有一面当地人赠予的锦旗,让自己感受到了价值感和使命感。
他说,自己曾帮助过来自大方县的5岁儿童李煜轩,“他在家中玩耍时不慎误将手伸入‘猪草机’中,导致右手严重损伤,第一掌骨骨折并骨缺损,稍有不慎就得承受断指残疾之苦。经过仔细检查,我发现李煜轩的骨折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我向他的父母解释了手术的风险和必要性,并告诉他们我会尽我所能确保手术成功。在手术过程中,我与我的团队紧密合作,联系多方资源,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的几天里,我每天都会去查看李煜轩的情况,并为他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看到他逐渐恢复健康,并重新获得笑容,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换药拆线时,李煜轩在父母的陪伴下带着一面锦旗来到科室办公室,感谢我及团队给予的帮助和关心。他们说,如果没有我,孩子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痛苦和困难。”
向善调研
积极拥抱ESG 从现实中找到商业向善的方法论
在这座城市,向善向上的探索,贯穿了这座城市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一直延续至今。值得关注的是,在新时代,善已不再是简单的责任和爱心,更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早在2019年8月19日,一场会议在全球领域引发了关于商业向善的大讨论。彼时,181家领军企业的CEO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当中,联合发布了《公司宗旨宣言书》,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的宗旨,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在2020年1月份,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第50届达沃斯年会发布的新版《达沃斯宣言》也提出:企业不光是对股东负责,也要对利益相关方负责,利益相关者包含着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和整个社会,追求长期效益,与利益相关方共建共益体被视为接下来企业最为可持续的经营方式。此次峰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商业也是社会向善发展的一部分,只有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才能酝酿出更具韧性的价值创造能力,地方才会有更长远的未来。而答案的关键之处,在于要从现实中找到商业向善的方法论。
而ESG近年来被视为商业向善以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具。据悉,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主要从这三个维度来衡量企业在非财务方面的管理情况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全球践行ESG理念已成趋势。
以ESG为切口,此次峰会由广州日报联合商道纵横发布了《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报告》、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系列奖项。该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86个市场的政府机构、行业团体或国际组织出台了ESG法规和指南,发达国家对ESG信息披露的要求更是呈现强制性倾向。根据《Rate the Raters 2023》显示,2022年,43%的受访者将ESG评级和数据整合到其投资实践中的要求列为他们使用ESG评级提供商的三大原因之一,消费者意识及消费模式、员工期望、监管框架和行业认知的转变已促使投资者在ESG的视角下重新分配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报告在样本机构范围内,面向总部或中国分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500强企业,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78家企业,覆盖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生物医药等超过30个行业,从报告匹配性来看,在目前样本企业的参考标准方面,国内报告标准得到推广,但国际标准与交易所标准仍占据首要地位。在数据披露范围方面,湾区84.62%企业在信息披露时覆盖了企业涉及所有业务范围,也有企业在进行ESG信息披露时还覆盖了投资企业的相关讯息。但仍有7.69%的企业仅披露公司所在运营地情况,以及7.69%企业未提及披露信息所涉及范围。整体上看湾区企业ESG信息披露范围广,在数据来源全面性实践上有出色的表现。
ESG总体管理工作披露质量方面,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日期逐渐接近,湾区企业也在ESG报告中对双碳目标积极回应作出承诺,37.18%的企业在披露ESG总体目标中进行了治理、环境、社会分模块展示,尤其在环境模块提出了企业自身的双碳目标规划以及量化排放数据,展示自身实现目标进度,彰显企业助力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决心。ESG重点议题披露质量方面,多数企业在治理相关议题披露上取得较好成绩,同时部分企业在环境议题的回应上表现突出,在社会议题方面,多数样本企业对于社会领域的议题(例如员工管理、信息安全、社会慈善、劳工管理等)多以亮点案例和数据的形式进行披露,重点议题的公司内部管理架构和政策制度的公开还有待加强。
创新实践
大湾区ESG榜样企业集中亮相
很少人知道,中国是第一个将企业社会责任写进公司法的国家,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非二元对立,大家从概念上认同,但问题在于尚未从“知道向善是什么”“为什么”转变至“如何做”。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粤港澳大湾区中寻找答案。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正在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而大湾区内的前沿企业,当中不少深入贯彻ESG理念,有的通过优化环境影响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有的立足社区,借助企业产业优势参与社区发展和邻里支持,形成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还有的通过完善内部治理,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一点点的善,逐渐汇聚成更广泛的善,作用于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并反哺商业发展。
在此次峰会,粤港澳大湾区年度ESG标杆企业、年度ESG信息披露杰出企业、年度ESG创新项目、年度ESG低碳先锋、年度ESG公益榜样以及先锋20强企业逐一亮相。在这些ESG榜样企业中,企业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商业主体。身处社区之中、社会之内,一家企业与每一个市民一样扮演着一个个体角色,在社区之中,与身边的环境以及人和事构成了一个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的发展前景,便决定了当中每一个个体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一种角色转化不仅仅停留在小而美的企业,在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榜单评选中,也可以看到,正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公益”和“慈善”内化至自身的企业发展中,推崇绿色生产,提高员工福利,关注社区问题,参与社区公益。
■专家观点
郭沛源
商道融绿董事长、商道咨询首席专家
根据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最新发布的《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3》,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可统计的中国责任投资市场规模合计33.0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信贷余额28.58万亿元,可持续证券投资市场(包括可持续证券投资基金、可持续债券和可持续理财产品)总额为3.66万亿元人民币,可持续股权投资约0.82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ESG发展目前处于上升期,势头较好。粤港澳大湾区的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的变化,积极拥抱ESG,完善ESG信息披露、提升ESG绩效水平、加强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曾晓亮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讲席学者
ESG先锋20强企业在ESG尽责管理方面展现出的隐形价值,如差异化竞争优势、人才储备优势以及品牌形象的建立等,均为其带来了显著社会效应。它们不仅成功降低了碳排放、提高了能源效率,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还在社会公益、员工福利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着卓越表现,为其他企业树立了典范。然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公司、第三方机构和监管机构在提高ESG信息质量方面还需付出更多努力。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因素包括:明确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标准、强调定期ESG披露的预测和确认价值、推动第三方独立审计和高质量审计,以及政府对ESG信息披露责任方的有效监督和惩罚。
周如南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医学院特聘副教授
ESG在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口号,不仅仅是概念,更不仅仅是政策,而是长期价值创造的必经之路。在此次的先锋20强,我们看到了多家企业已在内部建立ESG委员会,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与业务流程。此外,不乏产业特色明显的企业结合自身服务产品特点推出系列惠民公共服务,比如移动出行的企业聚焦儿童交通安全意识普及,涉日常药用品的企业开发旧药品回收项目,还有的联动上下游产业链一起参与推动绿色金融等,这些都是有意识地关注到内部员工、外部环境与企业的“共生”发展。
当然,商业向善指的不仅仅是将利润分出来,反哺社会,我们也看到,从CSR到ESG,企业还有很大的价值空间可以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结合点还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