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国内掀起了一股观鸟热潮。正值广州最佳观鸟季,公园湿地随处可见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亲子观鸟团以及各类活跃的观鸟组织。网络平台上,候鸟迁徙的视频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极简版指南”“鸟叫声大全”等攻略目不暇接,将这个小众爱好推向了大众视野。广州,是“鸟圈”中备受喜爱的“观鸟胜地”。适宜的气候、优越的环境、丰富的食物,让这里成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补给站和越冬栖息地,这里也聚集了一批鸟类“粉丝”。
“城”“人”“鸟”的故事,正在这里鲜活上演。
广州拥有大批“鸟明星”拥趸
不久前,遗鸥首次在广州被记录。11月的一天,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志愿者黄皓、蒋俊复、纪皓翔在南沙龙穴岛进行鸟类观察时,发现了一只奇怪的鸥,它和红嘴鸥一起,对比之下,嘴黑、体型比红嘴鸥明显大、白脸盘圆润。
经过各种比对和讨论,再询问有关专家,最终他们兴奋地宣布:“这就是遗鸥!百分之百肯定!”他们之所以这么兴奋,是因为遗鸥对繁殖地的选择近乎苛刻,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繁育后代,所以并不那么容易被观测到。
近年来,许多广州市民能明显地感受到:广州的鸟变多了,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在广州被观测到。世界濒危物种遗鸥第一次在广州被记录,蓝翡翠、橙头地鸫、黑枕黄鹂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棉凫等四种鸟类首次在海珠湿地出现,白额雁时隔多年再次现身南沙湿地……今年的广州频频登上“观鸟榜”热搜,使其拥有了大批“鸟明星”拥趸。
在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会长赵广胜看来,这明显得益于自然观察的成功普及,让“鸟圈”渐渐“出圈”。
他介绍,广州的观鸟组织不少,在高校和中小学里尤为活跃。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注册会员也日益增多,公众号粉丝有2万多人,规模在全国位列前列。在“鸟圈”聚集的“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网站里,也潜伏着许许多多的广州爱好者,才有许多鸟类频频被新发现在羊城出没。
作为一门有门槛的爱好,观鸟必须具备基础功底和观测工具。近年来,随着这项爱好的普及,入门装备门槛也随之降低。“发烧友”级别的花几十万元买拍摄器材比比皆是,但也有的公众观鸟活动可以提供基本观鸟教程和共享望远镜等,网络上还能搜索到各式各样的观鸟攻略。
“现在观鸟不算是高门槛的爱好,不一定要有很贵的器材,也不要求一定要观测到多少种鸟。我们更愿意让它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在城市里随时随地就能看到鸟,享受到这种快乐。”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生物科组长吴碧云说。
观鸟爱好者 中小学生是“中坚”
公园里的一群老年人举着“长枪大炮”长焦镜头,对准远处的树梢湖岸,一蹲就是一天。过去,人们对观鸟有一种是“老头乐”的刻板印象。然而,近年来,观鸟群体逐渐年轻化,尤其是中小学生也参与其中,成为观鸟爱好者的中坚力量。
今年4月,广州的小学生又“立功”了。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第五届观鸟比赛中,来自华南碧桂园小学的郭学治同学新发现的黄头鹡鸰,是一种比较少出现在广州的过境鸟。同学们扎实的知识功底和浓郁的观鸟热情,正加深着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也带动社会养成爱护鸟类和自然的意识。
走进校园里,观鸟课程亦如火如荼开展。11月初,一场广佛肇中小学科技教育交流系列活动在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举行,三地师生齐聚,展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调研成果,交流自然观察经历和科普推广心得。该活动已持续举办八年,参与的师生人数逐年递增。
这类活动是近年来自然观察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缩影。事实上,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自然观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该校的一门特色课程。
2007年,该中学建立的“113号鸟舍”,是当时广州市第一批观鸟社团。据吴碧云回忆,当年,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学生观鸟比赛,当师生们第一次在望远镜中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便萌生了创办社团的想法。
“舍”谐音“社”,鸟舍即“鸟的家”,“113号鸟舍”也成为学生爱护鸟类之家。学校每周二开设特色课程,观鸟课便是其中之一。学校还编写了《菜鸟入门》校本课程,并整理集结学生作品集《鸟·语》,封面均为学生设计。
“我们发现这是可以不断延伸的活动,最终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观鸟的素质,还有对生物多样性的切实体会,最终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情感一定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吴碧云说。
观鸟有何魅力?这个过程不一定惊心动魄,却充满“不确定”的惊喜。同时,感受自然环境里鸟儿的机警和生动也是观鸟的魅力。吴碧云曾带着学生到中山大学寻找暗灰鹃鵙,结果观察半天没有收获,正当他们说出一句“我们走吧”,再看一眼,暗灰鹃鵙便倏然出现在树梢上。
“在外出观鸟的过程中,师生感情的提升是最快的,而学生也会由此加深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她说,当同学们学会观鸟后,同样一个公园,每次走进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公园在他们眼里也变得不一样了。
无独有偶,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也开展了观鸟讲座和线下活动等。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崔庆明是一名资深“鸟友”,如今他正研究观鸟旅游与深度休闲的课题,经常会带研究生出去观鸟。
崔庆明认为,观鸟是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的良好载体。一方面,鸟是有生命的、常见的,容易引起人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每种鸟的生活习性不一样,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可以钻研。从鸟的本体到鸟的生存环境,再到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都是可以展开学习的知识。
快问快答
观鸟时间?
在寒冷与雨雪的侵袭下,北方的候鸟纷纷南飞越冬,广州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成为鸟儿们钟爱的落脚点。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便是观鸟好时机。
迁徙路线?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4条途经中国,广东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内。由于迁徙鸟类和冬候鸟的叠加,因此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能观察到的鸟类是最多的。
全世界有多少种迁徙鸟?
全球约有500亿只鸟,约9700种不同鸟类,其中40%是迁徙性的。像麻雀、画眉、乌鸦、啄木鸟等鸟类终年栖息居住在繁殖区,不随着季节迁徙,这一类鸟称为留鸟。
广州常见鸟几何?
2021年11月,广州市林长制办公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曾发布过《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详细列明了观鸟指南。广州中心城区有常见的画眉、红嘴蓝鹊、红耳鹎、黑水鸡、斑嘴鸭等33种野生鸟类。想要找到它们,中心城区如白云山、越秀公园、人民公园、荔枝湾景区、华南农业大学、海心沙等23处城市公园、景区、大学校园观鸟点,不妨一去。
广州观鸟何处寻?
白鹭——城市中心的河滩,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和可供筑巢繁殖的地方,如海心沙、艺洲路旁的河涌等。
黄胸鹀等田鸟——有稻田、灌木的地方,如增城朱村、黄埔大吉沙等地。
珍稀候鸟——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基本上广州近年来发现的珍稀候鸟都出自湿地。
林鸟——白云山、火炉山、龙眼洞森林公园,山水相间,林木茂密,吸引了众多林鸟。
统筹:何瑞琪、占豪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何钻莹、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王维宣、莫伟浓、廖雪明
内容参考:《鸟鸣城中央·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