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第A6版: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促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乡村,看见文化的力量

吴城华

本文字数:1142

  记者手记

  12月17日,广州市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会前,与会人员到增城、黄埔、从化、花都等区开展现场调研。两天时间,记者跟随调研团走了远郊近郊,看到的不仅是乡村肌理焕发出新气象,也看到了文脉赓续和乡愁依依,更看到了乡村文化积蓄起的澎湃力量。

  16日晚7时45分许,增城区派潭镇上九陂村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村晚”。当悠扬歌声和美妙旋律在大山间响起,立刻引发全场村民、游客的欢呼沸腾。自今年8月中旬以来,派潭镇充分挖掘和激活本地乡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村晚”活动品牌,将“送文化下乡”转变为“育文化在乡”,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杠杆”。

  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包含精神文化上的满足。而“村晚”就是派潭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也是派潭儿女情系桑梓的纽带。据悉,派潭“村晚”每周末或节假日由各行政村轮流承办,目前已举办十余场,线上线下观看量超1亿人次,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增长80%。

  同样,在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记者看到,艺术文化中心拔地而起,文化市集火热开市,古村展览正式开展,精品民宿一房难求。塱头村以古村落活化利用为切入点,正着力打造独具文化传承底蕴的产学研一体化文旅目的地和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们知道,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广州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历史悠久和地域文化深厚优势,传承弘扬优秀地域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不断打造独具特色文旅品牌,以文明实践引领乡村治理,不断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化区罗洞百匠园非遗工坊,融合发展文化教育、产品开发、休闲旅游等一系列文旅新业态,成功入选《广东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名单》;番禺区洛浦街上漖村围绕龙舟文化多点发力打通乡村振兴关键路径;黄埔区南岗街融德里历史文化片区,正着力打造风貌文物建筑复建及新生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体;南沙区大岗镇“十八罗汉石传说”和“石磨打造技艺”两项非遗项目入选南沙区第五批非遗名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非遗体系……

  文化的繁盛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精神的丰盈是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大底气。乡村文化振兴,繁荣的是文化,振兴的是乡风,服务的是村民。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价值感、幸福感和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对家乡的眷念,并为乡村振兴不懈奋斗、快乐奉献。如今,我们看到,在广州大地,乡村文化的力量迸涌而出、澎湃向前,塑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已然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品牌、新动能、新引力。(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城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促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A6在乡村,看见文化的力量 吴城华2023-12-18 2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