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版: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在广州,打响制造“华南”牌

从“三转一响”到智慧灯杆 广州制造业不断锐意革新为城市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

赵方圆

本文字数:2312

工人在车间进行缝纫机的安装调试。(资料图片)

北京路步行街上的智慧灯杆给游客提供了便利。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

  海珠区草芳围的“五羊-华缝工业文化展馆”内,珍藏着的两款老牌华南缝纫机,见证了昔日广州工业发展的峥嵘岁月。

  从首创全国第一台“华南牌”缝纫机,到智慧灯杆串联起一张城市物联网;从“敢为天下先”的工业改革起步,到“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改革开放45年来,广州制造业领域锐意革新,广州工业人秉承工业强国的初心与热忱,在广州工业文明进程中完成了一次次创新飞跃,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工业传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老报道

  开大篷车去推销 上门提货要排队

  新中国成立初始,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广州缝纫机工业得到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缝纫机重点生产基地之一。自1937年广州首创我国第一台“华南牌”缝纫机以来,华南缝制设备集团公司生产的缝纫机逐渐成为当年全国四大名牌缝纫机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发展,广州缝纫机产业不断调整、重组、改造;上世纪80年代,公司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实行了“独立核算、国家征税、以税代利”的体制改革,推动了广州缝纫机行业的发展;1984年,“广东示范企业”广州缝纫机工业公司(即华南缝制设备集团公司前身)生产的“华南”缝纫机达到156多万台,位列全国第一。2016年,广州华南合力缝纫机有限公司注销,华南缝纫机结束了曾经光辉的历史。

  “鼎盛时期,华南牌缝纫机各种类缝纫机年产量达180多万台,当时国内另外三大知名品牌的缝纫机加起来年产量才260万台。上世纪90年代初,华南牌缝纫机的年产值达到了3亿元……”回忆起20年前在这里工作的场景,曾参与并见证过华南牌缝纫机光辉岁月的职工梁国章感慨万分。

  梁国章记得,当年扛着一台新款的多功能缝纫机,从郑州火车站徒步一个多小时去参加全国供销系统会议的场景。那个年代,华南缝纫机的销售员,也是这样依靠“脚力”,一点点打开全国市场的大门。“一般刚刚生产出的新产品,客户不了解也不熟悉。我们就带上新设备、开着一台台‘农夫车’‘大篷车’去各大服装厂里推销,手把手教他们使用、送他们试用……直到客户用得好,上门提货都需要排队,供不应求。”梁国章说。

  回忆起自己曾参与跨年赶任务的日日夜夜——三班变两班倒,所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梁国章至今仍感振奋,“我们那会把赶任务叫‘东方红’,年底通宵大干几天或一个星期,12小时工作为一个班,12月31日中班直到1月1日新年第一天看到升起来的太阳完成任务为止,听到车间门口庆功的鞭炮声响起,就意味着大功告成了,所有人尽心尽力的背后,是员工对企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归属感!”

  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实施,一整套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国际市场的稳步开拓和先进设备的引进,让华南缝制设备集团公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仅保证了缝纫机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

  “我进厂做学徒的时候,跟着许多老师傅学习,尽管他们都50多岁快退休了,但对每项工作的一丝不苟、质量检验的严苛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国章告诉记者。

  新故事

  紧急寻人、借充电宝、监测人流量……一个灯杆全搞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曾经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代表制造业不断迭代升级的新鲜物件不断进入大家的视野中。

  行走在广州的一些大街小巷,少有人注意到,道路两旁的路灯已悄然“变身”,成为一个个搭载智慧安防、5G基站、LED信息发布屏、气象监测、台风应急广播、智慧泊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手机充电宝等多种功能的智慧灯杆。

  走访广州最具千年商都文化底蕴的北京路步行街可以看到,除了最基本的照明功能,智慧灯杆还能播放公益广告、紧急寻人、借充电宝、监测人流量、采集气象信息……不仅改变了以往步行街“多杆林立”的乱象,也让城市整体景观大大提升。

  “北京路步行街是全国首批11条改造提升的步行街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纳入首批试点的步行街。我们在此共设立了52根智慧灯杆,每个灯杆就是一个‘智慧点’,以点带面串联成一张物联网。”广州信投工程及运营部项目经理古国富告诉记者。

  “作为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灯杆是城市的‘快捷插座’,也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广州信息投资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春宁告诉记者,智慧灯杆通过为数字城市的各类应用设施、物联感知设施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云上智城”建设,实现对城市全方位感知,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精细化、现代化。

  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坚持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并举,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牢牢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

  如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新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惠及市民的衣食住行。

  数据说

  1978-2003年,广州工业生产体系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保持在50%-66%,自行车、电风扇、服装、彩电等生活品生产加快。

  2004年,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轻、重工业之比转为45.05:54.95。

  2006年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0%;同年,汽车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蓬勃发展,与汽车制造业共同形成广州工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

  2023年1-10月,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产品快速产出,工业机器人、显示器、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5%、32.2%、26.5%和16.3%。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T3在广州,打响制造“华南”牌 赵方圆2023-12-18 2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