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市中心城区,福田区近年来开展山海连城空间贯通行动,修复提升山林、湖库、河岸及滨海生境质量,锚固生态基础,完善山海游憩系统,开展“身边步道”建设行动,兼顾“生态—游憩—社会文化”三大功能,成效显著。其中,备受瞩目的深圳河北岸碧道以“深港绿廊、活力碧道”为主题,结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高质量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融入文化、分期建设。记者昨天从福田区水务局获悉,目前深圳河碧道(示范段)1.2公里已现雏形,预计将在2024年揭开神秘面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图/福田区水务局
设计理念:“保绿”“增色”“留白”
记者了解到,深圳河碧道生态系统主要采用了“保绿”“增色”“留白”的绿化设计策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场地内生长良好的植物,并在人行道旁补种遮阴大树,形成绿色穹顶。未来,这里将打造2.4公里慢行道和1.2公里的滨水漫步道,新增星帆广场、归舟书吧、归家灯塔及同梦码头等四处功能不一的重要节点空间及服务设施,2024年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前还将完成福田保税区2.2公里的马拉松赛道的建设。
福田区多措并举推出“碧道+文化”“碧道+经济”“碧道+运动”新模式,高质量运营公共空间“红树驿站”“红树书吧”及“红树茶室”,推出IP形象“琵特”文创产品13类;合作举办深港澳青少年水上运动、端午节龙舟邀请赛、深圳绿道欢乐跑及皮划艇水上训练活动,并通过红树科普沙龙、候鸟知识讲座和碧道音乐会等公益活动,提升市民碧道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分享碧道文化的生态价值。
环境建设:打造“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记者了解到福田区贯彻全域海绵理念,依托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区域水安全体系,推动实现项目建设“小海绵”与片区开发“大海绵”联动,提升中心城区雨洪蓄滞能力。
截至目前,福田区累计新增海绵城市面积27.24平方公里,完成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01项,新增4个海绵城市达标片区,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精品项目20余项。
福田区不仅有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植草砖等众多兼具景观效果和海绵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还打造了梅丰社区公园、垅溪园、深圳博物馆老馆、嘉园社区公园等多项精品海绵化项目。
生态共享 水鸟来翔
随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荣膺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红树林绿色生态的“绿手指”正成为提升地市价值的“金手指”。
鱼翔浅底,鹭鸟翩翩。每年冬季,约有10万只候鸟飞临深圳湾,在深圳湾这片最后的原生红树林里觅食、嬉戏。深圳第一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中国面积最小的位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与红树碧道无缝链接,深圳湾畔这片秀美的红树林湿地与北部山林生态系统和南部海湾生态系统互联互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重要湿地的红树林组成部分,福田红树林湿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水鸟在大湾区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已然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