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赋能未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林琳、杨欣
在公众的传统认知中,追逐利润是一家企业的“里子”,创造社会价值则是“面子”,谁会为了“面子”放下“里子”呢?过去这些年,商业向善作为一种新的观念,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指数呈现出来,正席卷商界,颠覆了过去的商业原则。
可持续、商业、公益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已成为咖啡师的陈珥(化名)和布鲁斯(化名)、日常经常花时间去做公益的黄庆阳、在广州创业做社会企业的石城川、在广州开创了一家共益企业的邹维维以及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答案越发明晰。他们当中,有的扎根社区,做街坊生意的同时邻里互助,有的在开放、包容、看见个体价值的商业体系里找到自己的角色,还有的正尝试用商业回应社会问题。
长者饭堂:山林深处的守望相助
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北溪村藏在流溪河水源保护区的深处,这个村里没有肉菜市场、没有市集,从镇上开车出发,要走将近一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村里的老人都是自己种菜煮饭,种什么吃什么,做一顿吃几顿,剩饭剩菜天天吃,大家都想建长者饭堂,但一没钱,二没地,三没人。
不久前,村里的数十位老人第一次在家门口吃上了长者饭堂做的新鲜肉菜。而这一改变,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
彼时,在大参林工作的黄庆阳第一次到北溪村开展健康慰问活动,回头便把村里的情况告诉身边的同事,大参林当即决定支持村长者饭堂建设,一边投入资金推动硬件改造,一边捐赠启动乡村社区基金,将村民凝聚到一起,最终建成了村里首个长者饭堂。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黄庆阳第一次投身公益。从助学到为老活动,黄庆阳说,“无论是办公室还是门店,大参林都会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空间开展服务社区、支持困难群体的活动。”
不是捐一笔钱,而是与政社多方一同联动,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老人吃饭遇到困难不是送米送油,而是帮助当地建一个长者饭堂。
有公益人士认为,这背后传递了浓厚的街坊氛围,企业不能仅以“企业”自居,它和居民同在一个区域,本质上都是熟人朋友,熟人之间本就应该守望相助,大家在关注彼此的需求,互相支持的同时,也愿意一起去解决困难,久而久之,才能构建出一个地方的人情味,这个地方才能有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家平民药店正以这种街坊气质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手语门店:在咖啡的世界里研磨人生
残障人士如何在社会分工中获得真实的社会认可,一直是一个社会痛点。2019年,星巴克在东方文德广场开了全国首家手语门店,打造无障碍空间,以平等、开放、多元的态度聘用听障员工,听障咖啡师数量超过全体员工一半,被众多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视为社会创新之典范。曾在漫长的人生中被“听力障碍”所笼罩的陈珥和布鲁斯,在这里工作、锻炼,成长为更完整的自己。
在传统的认知中,残障议题往往需要教育、康复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介入,企业在这些公共议题里显得“势单力薄”,为了提供一个无障碍岗位,需要投入多少、钻研什么,这些全都是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其实会不会没那么复杂?
记者连续四年关注这家手语门店。有意思的是,即便面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店里的每个人依然能拥有丰满的生活,这其中的关键,便是门店一直在尝试认可每个人的价值和潜能。
在广州星巴克手语门店经理姜春茹身上能感受到很强的“共融”意识。听力的损失可以用助听器、分工、手语等方法填补,这些并非问题本身。她率先撕掉了那些关于“残障”的标签,视陈珥、布鲁斯及众多听障伙伴为普通而亲切的朋友。当一个朋友前一段人生饱受障碍的挫败和困扰后,需要的是适应社会的锻炼,而每一个人都需要不一样的激励。于是,陈珥在这里获得鼓励,认为自己可以更优秀,布鲁斯则把挑战变成兴趣,又将兴趣变成一种技能。
在一个相信个体价值的门店里,听障伙伴各自找到了“感觉”,而手语门店也变得可持续。
商业向善:围绕社会问题提出商业解决方案
如今,向善的商业体系仍在为更长远的未来储蓄“资本”。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开始涌现以善为驱动的社会企业甚至共益企业,围绕一个社会问题提出商业解决方案。
在广州市番禺区板桥地铁站上盖,共益企业“禾希有物”打造的可持续空间坐落其中。走进该空间,可以看到香薰蜡烛、杯子、挎包等生活实用品一一陈列。产品一旁写下了“可持续”议题相关的标语,格外显眼。这些标语,亦正是这些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区别于普通商品,这里的每一件产品都在某个生产环节上回应了一个具体的“可持续”议题,包括弃物回收、特殊群体赋能等。
自2018年创立以来,他们不断为公众寻找和打造对生活与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产品,希望带动更多人有意识地选择与购买,共同创造可持续的生活,虽然采用商业模式,但摒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商业向善不仅仅是商业主体的单方行为。商业牵着一条线,一边是企业,一边是消费者,再延伸还可以涉及供应链以及周边社区。因此,深度向善的行为往往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撬动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
记者走访了解到,当下,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买单”,大家通过商业行为逐渐形成自然而然的环保低碳习惯。而来自广州的音书科技的创始人石城川则从自身作为听障人士出发,洞察听障人士的首要障碍在于沟通,开发AI实时语音转换文字的系统,并应用到多个场景,帮助听障人士更顺畅进行正常沟通。在商业环节,音书一方面有增值收费服务,另一方面,也有政府购买项目,推动无障碍环境。
征集ESG年度榜样企业 共同构建ESG生态体系
商业向善是个例还是时代的趋势?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王振耀看来,人类社会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就进入了善经济时代,在善经济的大背景下,城市向善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善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为推动商业向善从观念转向实践,从概念推广转而成为更多企业的战略策略,进而推动企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月,广州日报将携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共同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ESG发展峰会,邀请各界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共议社会向善发展之路,并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寻找ESG年度榜样企业并进行表彰,以榜样的力量形成一股可持续发展的合力,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繁荣的ESG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