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李淑莲
今年,佛山继续推进“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工作。12月1日,记者从佛山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截至目前,佛山市桥下空间利用总数已达210处,利用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在各区、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目前全市29个桥下空间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13个已完成改造,16个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年底将全部施工完成。桥下空间的优化重塑,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硬水平”,又提升城市服务管理“软水平”,助力佛山打造景美人和、产业兴旺的最佳营商环境。
唤醒“沉睡角落”
28个桥下空间变身市政公园
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桥下空间环境整治工作,已连续两年列入市委全会报告,并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来推动,年度项目也纳入到市委“一月三问”考核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佛山城市品质,2021年,佛山印发了《佛山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管理利用办法》,以“安全第一、公益优先、属地管理、合理利用、兼顾现状、整体协调”为原则,全力推进桥下空间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改造行动。
2022年,佛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拟订了相关方案,将“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管理利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建造一批富有特色、融合文化、绿色低碳的桥下空间项目。同年,市交通运输局还委托第三方专业单位研究编制并印发实施了《佛山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利用管理规范化指南》,系统规范了桥下空间利用项目的净高测量、管线勘察、桥墩保护、桥面防抛、危货洒漏、标志标线等具体设计要求,明确设计方案范例图纸以及禁止大型施工机械进场施工等施工方案编制要求,并制定了《桥下空间利用安全协议》(参考文本)。
经过各方努力和推进,截至目前,佛山市桥下空间利用总数已达210处,利用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其中利用方式为市政公园28处,绿化79处,停车场41处,公交场站4处,城市管理类23处,综合利用35处。
深挖“城市矿藏”
三条佛山特色风景线形成
随着桥下空间改造利用的深入,昔日不起眼的“灰色空间”,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宝藏空间”。目前,一批利用价值高、可实施性强的桥下空间点正在串点成线,并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风景线”。其中,以东平河沿线、广佛江珠高速沿线、广佛-佛开线最为突出。东平河沿线包括季华大桥、石南大桥、澜石大桥、东平大桥、佛陈大桥、平胜大桥等桥下空间,均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广佛江珠高速沿线包括佛平路跨线桥、融通路跨线桥、海八路跨线桥、平胜大桥、一更涌大桥、杏均特大桥段等桥下空间,目前改造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广佛-佛开线则包括广佛高速佛山大道跨线桥(联兴村)、广佛路跨线桥(沥东社区),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南海区九江酒厂段和上东村跨线桥段也均已建成使用。
在改造过程中,佛山各区对桥下空间进行了创新探索,并打造出颇接地气的区域样本。如禅城区围绕“六最”现代化禅城建设,以精细管理提升桥下空间环境品质,将桥下“灰”空间变成城市“靓”风景,打造出了佛开高速张槎街道(村尾村段)社区公园、佛陈桥北绿地公园、奇龙桥休闲公园等功能多样的桥下空间项目。南海区大沥镇从2022年1月起启动全镇桥下空间整治行动。目前,全镇已建成广佛高速佛山出入口(谢边立交)桥下休闲区等12个项目。
顺德区均安镇更是将区域文化元素融入桥下空间的改造之中。2021年以来,均安镇着眼桥下空间现状和周边群众的生活需求,完成了全镇8处桥下空间的改造提升,改造面积超8万平方米,建成了体育公园、非遗文化公园、幻彩长廊、公共停车场等各具特色功能多元的城市公共空间。
交通观察
桥下空间改造,为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
持续了两年的桥下空间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改造行动,佛山桥下空间经历了从被改造到主动赋能的过程。随着改造利用的桥下空间越来越多,一个个桥下空间逐渐串点成“线”,告别以往的单一、独立,有的形成新的风景线,有的则形成新的公园带。这样一来,这些桥下空间,开始重塑佛山城市的空间格局,从佛山的“边角余料”变成“金角银边”,从而不断改变和提升城市形态和城市品质。
据悉,为提高桥下空间管理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佛山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专家团队,启动了《佛山市重点区域桥下空间利用及环境治理发展规划(2024-2026)》编制工作,全面理清佛山市现有桥下空间规模及桥下空间利用现状,指导佛山市三年或更长时间的桥下空间利用及环境治理的工作。桥下空间改造利用,是佛山为重塑格局和融合发展下的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