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打卡“盖戳”,新馆发出“首日封”。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以下简称“艺博院新馆”)于11月30日开门迎客,面向公众开放。(11月30日《广州日报》)
蛟龙出水势峥嵘,红棉盛放吐芬芳。艺博院新馆,“新”在哪里?
“新”在坐标、定位。一城期待中、万众瞩目下,宛如一朵“水中盛放的木棉花”,艺博院新馆在广州新中轴线上闪耀登场、璀璨亮相。落子于此,广州文化地标再添“新丁”。新坐标、新定位,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岭南地域特色、讲述广东创新精神为己任,以“岭南风范、湾区气派”为基点,全方位打造“国内标杆、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艺博院新馆生而不凡。
“新”在担当、作为。开启新征程,当有新担当,不负新期待。身为广州市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又是国家重点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艺博院新馆承载着成为“广州市门户艺术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文化地标”“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重要名片”等重任,不但要为广州文博、美术事业新发展打开新空间,还要和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等诸多“同门”一道,为广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开新局、立新功,期待艺博院新馆身手不凡。
艺博院新馆,“博”的是艺术。博物院是艺术品的家,艺术品是博物院的魂,一流的博物院要有一流的藏品。馆藏33000件(套)藏品,其中珍贵文物有4000多件(套),一级文物118件,时间跨度从北宋到当代,艺博院新馆几乎藏着“一部完整的中国美术史”。其中,广东美术作品尤为可观。汇“千年瑰宝”、绽“岭南芳华”,馆藏丰富、精品云集,为“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奠定基石。
艺博院新馆,“博”的是胸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中轴线寸土寸金。广州在新中轴线上为文化场馆留足空间,彰显大胸怀、大手笔。从艺博院“历史画”看,历经六十六载,从越秀山上到麓湖之滨、再到如今的珠江水畔,广州艺术博物院不断上新、实现蝶变;从文化场馆建设“全景图”看,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围着“城市客厅”在珠江北岸团聚,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广州科学馆在珠江南岸汇集,文化地标星罗棋布、串珠成链,共同演绎文化发展动人乐章。从中不难窥见,广州在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道路上勇猛精进、笃行不怠的身影。
艺博院新馆,“博”的是气质。“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与普通建筑一样,文化地标建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外观等视觉形态,是“城市封面”不可或缺的构件;不一样的是,后者因其功能性发挥,而让这座城市有了文化的加持、精神的铸造与气质的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如此,一座城市亦如是。以加快文化地标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必将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注入文化原动力。
木棉怒放,力争向上。新时代新征程,以文化自信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守正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以开放包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一大批功能完备、实力雄厚的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开放,为广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站上新起点、焕发新面貌,广州文化工作者务必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