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主题教育进行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近日,住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兆龙里社区的长者徐先生需要去医院看病。其孙子提前联系到大楼的楼长,申请使用放在大楼一层的爱心共享轮椅。长者坐上轮椅,顺利从家里去到大路,乘车抵达医院。一辆小小的共享轮椅,为社区的长者出行提供了大大的便利。而这台轮椅源于一位社区居民的想法,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的主导下,从一栋老楼试点,之后辐射到整个街道12个社区。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珠区南华西街道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突出深学细悟、真信笃行,着力在为民解忧上出实招、求实效,健全“发现问题+解决措施+成果转化”的调查研究机制,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问题制定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清单,在“熟人社区”的厚实基础上,引导更广范围的党员群众、单位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提升惠民生的工作成效。
共享轮椅走进老小区,破解长者出行难题
南华西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北部,是典型的老街区。街道常住人口33330人,60岁以上长者占三分之一左右;辖内超过7成的小区为老旧小区,大多数楼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由于楼龄、公共区域等原因无法加装电梯,居民使用轮椅不方便。
记者走进兆龙里社区,发现辖区内多狭长的深巷,机动车无法在内通行。而共享轮椅最初正是源于社区内的龙庆西8号,一栋始建于1990年的楼。陈剑峰是这栋楼的楼长,今年已经70多岁。过去,他送年迈母亲就医时遇到过出行难题。“车只能开到社区的主干道,从家里走到大路步行要10分钟左右,过去我三次送母亲紧急就医,都是靠着我背她出门坐车。我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可以胜任,但是我六七十岁的时候就背不动了。”
龙庆西8号、8号之一、8号之二居住了180余人,60岁以上的长者有53人。很多长者家里都没常备轮椅,都和陈剑峰一样面临出行难题。陈剑峰想,如果每位长者都配备轮椅,一是闲置概率高,二是搬运上楼不方便,容易多台轮椅放置在一楼公区,造成消防隐患。能不能有一台轮椅放在楼下的公共区域,供居民使用呢?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辖内的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老党员陈剑峰便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小玉提出了这一想法。群策群力,在居委会和居民的商议之下,一个创新的想法诞生了——在大楼一层的公区放置一台共享轮椅,让有需要的居民随时借用。
投放共享轮椅的消息传开后,居民纷纷点赞。社区党委在“羊城先锋”平台发起了爱心共享轮椅募捐的“微心愿”,迅速就得到了在职党员的认捐。在一楼,居委会协调清理开辟了一个轮椅专门停放区域。10月14日,一台崭新的共享轮椅来到了龙庆西8号大楼的一层。
全街投放32台共享轮椅,覆盖12个社区
共享轮椅落地,如何管理?如何维护?新的问题随之出现。
南华西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熟人社区”的优势,通过居民议事会讨论后制定了保障轮椅可持续共享的使用公约和“爱心共享轮椅使用制度”,以“谁使用谁负责”为原则,明确共享轮椅的使用期限、清洁维护、借还登记等各项细则。大楼的轮椅由楼长管理。
第一台共享轮椅顺利落地引发了关注。南华西街在辖内进行了调研,发现对共享轮椅存在需求的老旧小区不在少数,而共享轮椅使用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具备推广的可行性。秉持“办实事、解民忧”的服务宗旨,南华西街党工委发起了“老有所‘椅’”爱心共享轮椅进社区微项目,在全街12个社区内推广爱心共享轮椅。
邓小玉介绍,前期居委会还就轮椅的放置位置、数量、型号等问题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据了解,目前,南华西街已完成32台爱心共享轮椅的投放使用,有效改善了辖内长者的出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