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第A4版:评论

高校学风建设不能只盯着学生

陈文杰

本文字数:1068

  评论员观察

  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上课坐前排的情况进行检查。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优先坐前排座位,提高前排就座率,如多次未达到要求可能面临被请家长“陪读”的后果……此消息一出,引发社会热议。(11月29日《北京日报》)

  高校学风建设年年有,为何这次如此“出圈”?除了有各高校不约而同齐发公告的“大阵仗”之外,强调“优先前排落座”并制定相应硬性指标,无疑是此次争议的焦点。其背后所反映的是网友对“高中化”硬性规定的质疑,如狠抓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以至于给人一种“管得太宽”的观感。这或许才是“大学生上课坐哪该不该管”被拿出来反复讨论的原因。

  平心而论,此次刺激到大众神经的,或许是高校开展学风建设背后日益强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其中,部分高校管理为何“画风突变”,同样值得人们思考。

  从现状分析,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精英-大众-普及”三次转型。然而,教育机会的增加,也带来一些现实问题。常见于部分学生群体未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加上高校“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一些学风问题开始突显,有的甚至已经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此之下,部分高校拿出“严进严出”的纪律大棒,某种程度上也是加强管理之举。

  从结果分析,整顿课堂纪律虽见效快,但对学风建设来说,未必是治本之道。诚然,整齐划一的前排落座、座无虚席,似乎有良好学风之范。可若这份学习热情是被外部压力所驱使,并非自发形成,如此学风也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外部约束一松,可能就原形毕露了。

  学风建设要标本兼治。“治标”如何定义划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何治本”则需要在立德树人上下真功夫,即让学生明白“为何而学”。具体而言,在学习习惯上,帮助学生尽快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型、适应高校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理念上,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其建立“学术共同体”的意识。这些都是高校应该主动思考并承担的任务。令人遗憾的是,眼下一些高校及其教师在这方面仍有欠缺,管理上依赖行政手段,教学上照本宣科。倘若将学风问题都推给学生,以为管好学生就可以,何尝不是另一种本末倒置。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而这个灵魂需要所有人共同建设。在如今强调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的社会共识下,大学作为“小社会”,理应顺应趋势,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思考如何将教学、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单纯以管理者自居。正如有学生坦言,很多时候,引起反感的不是“前排落座”,而是前面“硬性规定”的字眼。所谓欲速则不达,教育既要循循善诱,也要久久为功。    

  (陈文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高校学风建设不能只盯着学生 陈文杰2023-11-30 2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