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广州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 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美丽乡村焕发新神采

何道岚

本文字数:2534

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增城区大埔围村(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

花都区梯面镇中北部的“全国文明村”红山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摄

  走进广州市第一批“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的白云区太和镇白山村,“乡村+文创”“乡村+游乐”“乡村+民宿”“乡村+种植”等文旅、农旅及配套产业正形成高质量康养产业聚集效应,依托“广州粤菜师傅名村”品牌的“农家乐”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与和谐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这是全市千千万万乡村振兴样本中的一道亮丽剪影。广州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活动更活跃、经济建设更红火,乡村文明程度在润物无声中滋养提升,美丽乡村焕发出新神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故事:

  “梯面客家嫂”与村民“乡约5点”

  “阿嫂,最近家里有什么需要吗?”下午5点过后,“梯面客家嫂”吴展红整理好手头工作,便前往农村入户探访——这是“梯面客家嫂”常态化开展的“乡约5点”入户访民情活动。

  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92%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这里,一支由173名女队员组成的“娘子军”远近闻名,人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梯面客家嫂”。她们用客家女性的贴心细腻和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勇当产业发展“带头人”、善当基层治理“解铃人”、乐当服务群众“贴心人”,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好阿嫂”“好阿娘”。梯面镇以辖区巾帼模范和客家女性为主体,发挥客家文化独特的凝聚作用,化解家庭矛盾,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农村长治久安。

  哪位老人得了病要吃什么药,哪户住房存在什么灾害风险,哪巷邻里有什么纠纷口角……如此种种,在“梯面客家嫂”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在近一年时间里,“乡约5点”通过常态化入户访民情活动,收集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并给予处理,不断营造和谐友善的文明乡风。

  为将移风易俗和客家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梯面客家嫂”创造利用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客家传统等,把印刻在村民心中的文化记忆与乡情符号勾勒出来。“客家嫂家风文明队”“客家嫂志愿服务队”“客家嫂红色宣讲队”“客家嫂文艺队”“客家嫂粤菜师傅队”“客家嫂产业推广队”“客家嫂绿美生态践行队”等7支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队伍一起,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身体力行推进移风易俗。

  “梯面客家嫂”熟知这里的山林水瀑,也了解各家各户的乡亲情况,对内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走山串村宣传方针政策,入户进屋慰问独居老人,对外能拿起话筒唱响动听的客家山歌,用粤语和普通话向游客介绍田间乡野的趣闻轶事。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她们勾勒出村民之间的“同心圆”,也架起了内外沟通的“连心桥”。

  “四向”发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广州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从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激活经济发展动能、发挥多维传播优势四方面入手,持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巩固乡村思想文化阵地——

  广州依托1186个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广“乡村大喇叭”“花漾花都·百姓宣讲”等基层学习宣讲品牌,近2000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累计吸引近50万人次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之乡村振兴主题系列直播408场,在线观看人数达4692万人次。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重点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婚俗改革,全市开展“12345”五大行动,培育“花城有囍”“花城有爱”两大品牌,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婚俗改革实验区。

  如今,全市有12个全国文明村镇、23个省级文明村镇,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为90.16%,并评选出11.8万户“星级文明户”,“羊城新乡贤”的故事深入人心。

  繁荣乡村文化生活——

  广州完善公共文化网络体系,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形成农村“10里文化圈”;所有镇文化站均建成文化馆分馆,建成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229个,广州图书馆向农村地区图书馆支援图书27.3万册;全市街镇实现数字资源互联互通,1145条行政村实现数字广播电视全覆盖、户户通。

  文艺进乡村、进农村。“百年百场”文化惠民演出进乡村,粤剧《冼夫人》、杂技节目《肩上芭蕾》等惠及乡村群众超10万人;电影进农村,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在乡村放映电影13700多场。此外,全市组织“羊城少年学堂”社科讲座赴农村地区图书馆开展活动32场,线上线下共1.12万人次参加。制定出台《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报批指引》,构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体系,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

  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美丽乡村游·读懂广州年”、“红色足迹 乡约端午”、广州西塘稻草艺术节等旅游特色专题活动,年均400场次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庆祝活动,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市长杯”系列赛为龙头的扒龙舟等群众性赛事活动……民俗文化成为群众生活休闲的一部分。据统计,“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之广州美丽乡村游+赋能”系列活动的线上直播总计1297万人次观看,广州广播电视台MCN机构的达人号“花城环游记”全网粉丝量超200万、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过60万。

  目前,广州共有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4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个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23个广州星级旅游民宿,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广州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等构筑的全媒体传播优势,多层次、多角度积极展开乡村振兴主题的宣传报道。

  聚焦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主题,市属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策划《二十大系列之走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在行动》《乡村文明》《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等多个精品专栏。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客户端等围绕春耕备耕、乡村振兴、菜篮子工程等“三农”工作,播出新闻报道1474条,各平台累计浏览量达7896万。“花城+”APP、“花城FM”APP、央视新闻+客户端花城号、广视网、微博、“花城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共播发相关报道438条,累计浏览量249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广州文明导报 A12美丽乡村焕发新神采 何道岚2023-11-27 2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