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要闻

街坊有困难 请到社工站

苏赞

本文字数:3213

亲子志愿者向居民介绍义卖活动。

  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听民声看转变 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通讯员李国全 图/受访者提供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多地方的社会救助主要体现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政府救助支持。但当困难群众的发展性需求显现,而社会支持网络仍显不足时,往往也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今年以来,广州正积极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高效协同,明确提出“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力量衔接”“联动慈善组织建立全市慈善项目转办转介平台”等具体措施,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日前,记者跟随社工、志愿者一同走进社区,了解慈善帮扶如何有效衔接政府救助,回应困难群众多元需求。

  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街坊有需求 社区慈善基金伸援手

  记者采访基层社区工作者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救助需求需要更多元的社会力量回应,过往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之间往往很难衔接。一方面是缺平台,慈善资源不知道该帮谁,而基层工作者则不知哪里找慈善资源;另一方面是缺机制,困难群众的发展性需求往往需要持续回应,只靠一时的爱心和热情无法持久。

  谁来搭平台,谁能让慈善帮扶有效落地?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既有千年古道和繁华步行街,也有不少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的街坊。而北京街“双百工程”社工站成为一线社会救助的有力抓手之一。走进该社工站,一侧墙面上张贴着大幅海报,展示了这里的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模式——人们为社区慈善基金筹集爱心开展公益项目,回应不同困难群体具体需求,至今已筹善款超30万元,直接帮扶困难群众超1000人。

  骏华(化名)的户籍地就在北京街。他是一名单亲爸爸,一对双胞胎姐妹刚读一年级,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哥哥也才读六年级。因为要照顾孩子,没办法参加全职工作,一家靠低保金和散工收入维持生活。北京街社工站社工李可佳告诉记者,“这一对双胞胎姐妹读幼儿园时,每个月每个人要花一千多元,当时申请了广州市慈善会爱蕾行动的资助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但到了义务教育阶段,餐费、校服等开支又接踵而至。”

  “这时,社区慈善基金就发挥重要作用了。”北京街社工站代理主任纯静表示。2020年,广州市慈善会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成立,由社工、街道代表、捐赠人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基金管委会运作,街坊邻里和爱心企业通过花市义卖、慈善夜市等方式广筹社区善款。“目前社区慈善基金针对社区内困难群体普遍需求,开发了关爱健康包、快乐成长包、助学圆梦包等公益服务。”她告诉记者,今年社工为骏华一家提交了助学圆梦包申请,经管委会同意后,予以两千元助学资助,“这笔善款来自上一年社区筹措的善款。”

  回应发展性需求

  街坊当上专业志愿者 与社区孩童共成长

  为了给社区更多亲子提供绘本故事阅读的平台,北京街社工站推出“童心相伴”儿童绘本故事会活动。慈善帮扶不一定是出钱,只要精准地识别了服务对象和具体需求,便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志愿者区老师是一名北京街9岁儿童的妈妈,因为“想通过亲子绘本阅读,和孩子有好的互动,同时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在今年下半年和数名街坊一齐参加了“童心相伴”家长绘本讲师志愿者小组,通过一个月的小组培训,熟练掌握绘本讲解技巧,今年9月,正式受聘为北京街社工站亲子绘本阅读讲师,亮相在社工站儿童图书阁的儿童绘本故事会上。而骏华的双胞胎女儿也在绘本故事会中逐渐认识更多朋友。

  社交网络逐渐丰富起来的同时,社工站也为包括骏华孩子在内的社区困境儿童发起了“师友”小组公益行动,招募大学生和亲子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结对式的成长支持服务。“这个家庭(骏华)三个孩子都有参加,分别结对了自己的‘师友’,这些‘师友’在困境儿童学业辅导、人生经验分享、成长规划等方面发挥正面示范作用,平时周末,也会相约一同做作业,在一些社区活动上,还会组成小队共同探索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完成团队任务,提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可佳回忆道,“我和这个家庭接触已经有半年多时间,能感受到两个女孩在这些支持下的细微变化,变得更活泼,更开朗,和社工一齐找到了社区归属的感觉,而这对双胞胎只是我们支持的众多对象之一。”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广州,扎根街道和社区的社工是开展社会救助的抓手之一,目前已在全市镇(街)建立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基本实现全市镇(街)社工站、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100%覆盖。社工对镇街困难群众情况知底数、知需求,在落实政府救助工作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社区慈善平台链接资源。“要把社会救助做实,恰恰需要通过这一方式引入更多元的社会力量。”纯静对此颇为认同,她表示,每一个困难个体的需求都是复杂多元的,需要系统性的应对。像骏华这个家庭其实还需要就业岗位对接支持,孩子需要持续的教育资源支持,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方面都需要有充足的储备,“我们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可以下沉社区,为社区慈善注入持续的资源,也希望更多街坊邻里成为志愿者,一起推动社区向善。”

  对话

  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需要多管齐下

  广州日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为什么一座城市除了完善政府救助,同时还需要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是优化社会保障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的特点,如何精准有效回应这些需求,恰恰是社会救助工作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州作为全国社会救助服务类改革创新试点城市,聚焦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实施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率先提出“共助”理念,并付诸实践,可以看得见的是,公益慈善可以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力量,回应困难街坊更多元、更精细的需求和问题。

  广州日报:为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突破过去的痛点难点,广州的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一方面,广州以健全机制为着力点,创建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相衔接的服务类改革新模式,广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力量衔接”“联动慈善组织建立全市慈善项目转办转介平台”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构建“政府救助+慈善救助”转办转介机制,及时将线上、线下的社会救助需求转办转介到慈善组织。

  另一方面,以共建项目为突破点,打造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双驱动的服务类改革新格局,其中更是在社区慈善下足功夫,市、区出台政策对社区慈善基金予以资金资助,社区慈善基金的启动资金根据各区的财政保障能力按不同标准进行资助,持续开展推动社区慈善发展行动,聚焦民生保障需求,关心帮扶散居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等特殊群体。目前,广州依托各个镇街社工站的阵地基础,建立慈善工作站、社工站、志愿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救助站五站合一的社区慈善综合服务平台,扩充基层工作者的社会救助资源库,更是从社区层面实现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

  广州日报: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之间也需要平台衔接,广州在这方面做了哪些突破?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我们搭建起集需求端、中枢端、服务端于一体的“穗救易”服务平台,畅通“穗好办”(需求端)、“粤政易”(服务端)两个端口,对暂不符合社会救助申请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或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及时通过系统流转转办转介至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也可通过“穗好办”APP入驻“穗救易”,使用核验困难信息、发布服务项目、录入服务数据、展示服务成效等功能,真正实现慈善帮扶“指尖办”“即时办”。目前,“穗救易”正不断加强与为老平台、志愿服务系统、社工系统、慈善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的对接,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帮扶共助,未来将实现各方服务资源的集成共享。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7街坊有困难 请到社工站 苏赞2023-11-14 2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