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在大连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风岩、黑山、红岩4个自然村,这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奏响了大连及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强劲序曲。
依靠1000万元财政启动资金和银行的2.3亿元低息贷款,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放大潮中拓荒奋进,将黄海岸边的偏僻渔村变成了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
此后,保税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相继在这里落户,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和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先后在这里挂牌成立。今天的大连金普新区,是全国拥有国家级功能区最多、 最全、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成为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
文/大连日报记者郑鸿
老报道
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时常响起“开工炮”
新城每天在长高
1984年10月16日,《大连日报》头版几乎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大连经开区”)隆重举行开工典礼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的消息以及选址、规划、筹建情况的详细报道。时至今日,人们通过这张泛黄的旧报纸,仍能感受开工现场的热烈气氛。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大黑山下、大窑湾畔,沉寂许久的4个偏远村落,变为了集聚各路建设大军的热火朝天的“大工地”。“神州第一开发区”迈出的每一步,都成为大连乃至东北改革开放的一大步。
庄稼地里开辟
改革开放“试验田”
当年,随着大连经开区建设一声号令,炮台山南侧迅速建起三排90余间临建房。墙上还没来得及水泥勾缝,大连经开区第一代建设者便已进驻。
“奠基放鞭炮的时候我正忙着备料、炒菜,准备接待经开区的建设者和八方来客。”大连经开区开工建设前,在乡里动员下开了全区第一家个体饭店的渔村青年韩吉光,永远忘不了彻底改变他和父老乡亲们命运的那一刻。那一年,韩吉光27岁。
“当时的临建房既是宿舍也是办公室,四周摆床,中间摆着办公桌。冬天北风呼啸,屋里火炕烧热了就如同‘烙饼’,烧不热则冻得透心凉;夏季暴雨过后,屋里渗进的雨水能漂起鞋。”韩吉光这样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场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大连经开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建设高潮。“龙江路”“哈尔滨路”“沈阳路”,大连经开区三条主干道和第一座具备外事接待能力的宾馆银帆宾馆,在一片片玉米地里破土动工。
小渔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世界各地的投资者纷至沓来。1984年年底,大连经开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东兴纺织有限公司签约落户。随后几年,大连经开区首家工业企业——北方五三制罐有限公司动工兴建;首家中日合资企业——辽宁恩巴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中美合资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日本独资佳能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行业首家外资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此后也陆续签约。
“耳边时常响起‘开工炮’,眼前的新城每天都在长高。”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让韩吉光至今回想起来仍激动不已。
成立全国第一个
“马上办”办公室
大连经开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韩吉光家乡的模样,也改变了这块土地上所有人的命运。
韩吉光,远洋船上曾经的小“伙夫”,如今已是大连金普新区著名企业家和夺得过全国烹饪大赛冠军的“全国名厨”。他告诉记者:“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经开区首家个体饭店经营者,正是经开区‘小政府大社会’的产物。”
大连经开区从建设初期,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马上办”办公室,并设立了“项目推进中心”。当时在大连经开区,只要涉及项目的事情,管委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揽子解决问题。
到1994年底,从4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大连经开区,其开发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总产值、出口创汇金额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多项位居全国经开区之首。“神州第一开发区”的称号叫响全国。
新故事
东北首个国家级新区
从不足23平方公里起步区
到全国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新区
大连,因港而生,因开放而兴。改革开放,早已深深地刻进了大连的城市基因。
2014年6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东北首个、全国第10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金普新区辖区面积2299平方公里,从“神州第一开发区”不足2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到全国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新区,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越来越壮大,在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大连金普新区挂牌,大连改革开放从此跃上了新台阶,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
从“神州第一开发区”到国家级新区和自贸片区,大连从未停止改革开放的探索脚步……
金普新区企业已超10万家
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大连三成
金普新区商务局工作人员麦英哲家中珍藏着一张照片,是他儿时在建设中的银帆宾馆前的留影。1978年出生的他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神州第一开发区”奠基那年他只有6岁。
大学毕业后的麦英哲回到家乡,成为大连经开区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家乡的巨大变化。近几年,他调到金普新区商务局工作,直接服务于海内外投资者和辖区企业。参加工作以来,他亲手拍摄和收集了大量从大连经开区到金普新区发展建设的珍贵影像资料,从中感受家乡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今天的金普新区,各类企业已超过10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600家,引进来自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近100个项目,形成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整车及零部件、港航物流等多个产业集群,初步构建起以工业为主导,以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大连市的三分之一、辽宁省的十分之一;工业约占大连市的二分之一;外贸进出口约占大连市的50%、辽宁省的30%,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强区”。
“去年一年,金普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5.3亿美元,占大连全市的76%;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335亿元,占大连全市的50%。‘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所言非虚。”作为一名招商一线工作人员,麦英哲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自贸片区以全市1/200面积
集聚全市1/4外资企业
10月30日,一艘名为“MU LAN”号的运输船,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国家管网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专用码头,完成了6.5万吨保税液化天然气返装作业后正式启航,并于5天后抵达泰国交付客户。
这标志着大连成为我国北方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LNG口岸,对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促进大连由“端点城市”向“节点城市”“枢纽城市”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6年前,规划面积占辽宁自贸试验区一半的大连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运营。片区涵盖保税区、湾里综保区和大窑湾综保区等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大连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为金普新区及大连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插上了翅膀。
6年后的今天,大连自贸片区以全市1/200面积,集聚了全市1/4外资企业,实现了1/4外贸进出口总额。与此同时,大连自贸片区在全国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21个片区中,率先全面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截至目前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80余项,其中,“大连港集团探索国内集装箱码头股权整合的新路径”“大连冰山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两项国企改革经验被商务部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89项改革创新经验及12项金融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成为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在大连自贸片区南门,东北首个RCEP国际商务区——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去年年末建成投用。这里融合了RCEP企业总部基地、经贸促进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功能,是全国首个集国别展示、专业服务、交流互动、市场拓展、贸易便利、商事法律等功能于一体的RCEP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旨在打造RCEP成员国企业走进东北地区的“第一站”。
随着大连自贸片区的政策功能不断向东北腹地辐射,大连金普新区将不断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数据说
·1984年
1984年10月15日,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奠基。
·1992年
1992年,东北第一个保税区——大连保税区成立;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1994年
到1994年底,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年开发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总产值、出口创汇金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多项位居全国开发区之首。
·2014年
2014年6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东北首个、全国第10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
·2017年
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成立。
·2022年
大连金普新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
·2023年
2023年上半年,大连金普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为7.6%。大连自贸片区挂牌6年来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80余项,其中多项在辽宁省、全国借鉴推广。
视频: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连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
统筹:张毓、汤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