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那么建筑就是它的字符,记录发展轨迹,承载情感记忆,构筑品格风骨,乃至书写着它的梦想与未来。
向上攀登!在广州,人们喜欢用楼层的数目来讲述城市的天际线:“5层楼”“27层”“32层”“63层”……这些昵称背后,是节节攀升的高层建筑,是繁荣腾飞的广州经济。
向新图强!百余年前传出变法救国呼喊的万木草堂,铭刻广东高等教育开端的中大历史建筑群,从沧海桑田间崛起的全国最大大学城,以“大学之大”见证“湾区之大”的港科大(广州)……透过学堂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部教育变革史。
“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粤港澳摄影家主题摄影展即将在广州海心桥脚的二沙岛艺术公园开幕,让我们跟随摄影家的镜头,来一场“羊城嬗变City Walk”。
策划/邵权达 文/方晴
“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粤港澳摄影家主题摄影展即将在广州海心桥脚的二沙岛艺术公园开幕,让我们跟随摄影家的镜头,来一场“羊城嬗变City Walk”。
从五层楼到广州塔
高度刷新彰显城市壮志
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蔚为壮观;近抚云山层峦叠翠,气象万千。后来,人们把对它“五层楼”的昵称,也沿用到其他楼宇上,例如“27层”广州宾馆、“32层”白云宾馆和“63层”广东国际大厦。其中,广州宾馆和白云宾馆这两幢当时全国第一高楼的兴建,皆缘于“广交会”。
1957年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举办后,市内涉外旅馆接待外宾的能力“捉襟见肘”。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广州宾馆成为国内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宾馆,也是1968~1975年间国内的最高建筑。1976年落成的“32层”白云宾馆更显精美,也是中国第一幢高度超过百米的高楼。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动着城市的发展,一座座地标高楼拔地而起。
上世纪90年代,新的城市建设中心在天河崛起。1997年建成的中信广场,凭借391米的高度,一度成为亚洲第一高楼,CBD雏形初现。进入21世纪,一条新中轴线从中信广场向南延伸,指向高耸入云的广州塔,和它对岸相对而立的东塔和西塔。600米的总高度,使广州塔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旅游观光塔,彰显着广州城市发展的凌云壮志。
从小草堂到大学城
学堂变迁见证教育勃兴
在越秀区中山四路长兴里,一座前后三进的老宅院隐藏在林立高楼间,这里就是万木草堂。“万木”,即国家万千栋梁之材。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讲学解惑,针砭时弊,为日后的戊戌变法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在这里,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师生之间碰撞,为风雨飘摇的旧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时至20世纪初,孙中山创办的“文武”两所学校,一所是黄埔军校,另一所就是今天的中山大学。在中大康乐园内,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绿树掩映着幢幢红砖楼房。从中国最早的砖混结构建筑马丁堂、中西合璧的广寒宫到原岭南大学首届华人校长钟荣光的寓所黑石屋,这些建筑不仅有着精妙的细节,更见证着那一代广东仁人志士的理想情怀。1923年,孙中山先生正是在马丁堂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2001年初春,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共4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响亮的名字——“广州大学城”诞生。如今,广州大学城汇聚了1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约18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学城。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正式开学,其中,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为“教育因城市而盛,城市因教育而兴”写下新的注脚。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