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古老文明底蕴,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特性,指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中华文明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华文明的肯定。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对待中华文明上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在深化古老文明和现代理论的融合中,客观肯定了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华文明的承续。中华文明本身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中找到思想根源。如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等价值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发展认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华文明的保护。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孕育和滋养文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并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的就是保护中华文明的文化源头;高度重视博物馆、国家版本馆的建设,就是为了保护中华文明的文化载体。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创新基因。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创新性地完成了对古老文明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华文明以社会主义文明的形态放射出新的光彩。
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数代人独立自主的探索实践。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机遇,共塑中华文明的当代发展史。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注入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文明“挺直腰杆”,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得不重视这一亘古亘今的文明,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表明我们党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注入了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消灭古老文明、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不是照搬照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需求和实践需要为坐标,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马克思主义精神、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从而“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坚实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标识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相较于资本主义文明是巨量文明成果为少数人占有、以人为工具、以资本增殖为根本动力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以人为目的,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主义文明,吸收、借鉴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最终成就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代”之所在。
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以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新时代表达,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王晓丽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郑永皓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