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脉动,构造南岭山脉。岁月流转,孕育万千生态。
以国之名,设立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广东选择在南岭创建首个国家公园,不仅因为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华南物种的基因宝库,更因为这里是同纬度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记者近日跟随着专业人员的脚步,走进了南岭深山,追寻珍稀动植物生活的足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顾展旭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顾展旭、郑洪达、王文宇、黄宏斌 通讯员杨昌腾、何南、李小强、李远球
南岭国家公园(拟设)韶关乳阳片区上空,东方既白,远山如黛。山腰密林里,笼罩着一层朦胧薄纱,风吹动着低矮的灌木丛,发出簌簌声响。身着迷彩伪装衣的我们趴在地上,若隐若现。
李小强,作为一名常年记录南岭野生动物的生态摄影师,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早上。他今天的拍摄目标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它们一般生活在海拔约千米左右的亚热带山林里。李小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块山林活跃着一个大概有十几只黄腹角雉的种群,每天早上7点多就会出来觅食。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阳光开始穿透薄雾,两只赤腹松鼠来回在树上穿梭。突然,从远处传传来一阵“呱呱”的叫声,李小强嘘声示意说它们来了。不远处,一只成年雌性黄腹角雉出现,两只体型较小的雌雉跟在后面,悠闲地在枯叶及草丛间觅食。随后出现了一只雄雉,相比于灰褐相间的雌雉,雄雉拥有漂亮的羽毛,胸腹部分呈皮黄色,这也是黄腹角雉得名的由来。每年3-5月份,是黄腹角雉的繁殖季,雄雉向雌雉求偶时,喉颈部的肉裙会膨胀下垂成一条绶带,随着头部的抖动,绶带变长垂至地面,像繁体的“寿”字,因此古人也称其为“寿鸡”或者“吐绶鸟”,是吉祥的寓意。
当万鸟归巢,爬行界的生灵伴随夜幕登场了。晚上9点,石门台片区内,中山大学研究“两爬动物”的专家齐硕博士带着我们寻找当地特有物种——英德睑虎。英德睑虎为2010年中山大学王英永团队发现的爬行动物新种,为夜出穴居性动物,喜出没在干燥的喀斯特地貌岩石上,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英德睑虎被称为“彩色版壁虎”,幼年时通体呈艳丽的橙黄色,成年后部分英德睑虎体色渐渐消退,眼睛的虹膜呈现为黄橙红黑等间色,宛如黑夜中的宝石。第一晚因下雨,喜欢干燥环境的睑虎没有出现,第二晚天气转晴,寻找过程就顺利了很多。首先发现了一条罕见的亚成体英德睑虎,橙红相间的身体上分布着一圈圈的黑白纹路,但可能因为受过惊吓,已经断尾。半小时后,又发现了一条黑白相间的成年体原生尾英德睑虎,在夜色中不断地伸缩着舌头。齐硕介绍,睑虎属所有种分别记录于相距2000多公里的琉球群岛和海南岛-中越边境区域的两个独立地理区域,而在此发现英德睑虎相当于在两个分散的区域中间增添了第三个分布区,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而在罗坑片区内,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何南正在大竹园山溪里寻找一种神奇的史前生物——鳄蜥。这种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古老爬行动物,见证了剑齿虎、猛犸象等物种的灭绝。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2007年,保护区建立了鳄蜥研究中心,开展人工繁育与放归的科学研究,鳄蜥种群数量已经从2004年的200多只增长到800多只,占我国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的约2/3。
目前,广东正以包括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14个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地理范围涉及清远和韶关两市,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总面积达1931.57平方公里。据悉,南岭国家公园已完成创建阶段工作任务,进入设立报批阶段。
“南岭国家公园(拟设)是中国亚热带过渡区生物区系的汇集区域,是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特丰产地和珍稀濒危物种富集区域。”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专家黄金玲称,这里不仅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陆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保护价值,范围内记录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4748种,包括南方红豆杉等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2种,包括鳄蜥、黄腹角雉、穿山甲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白鹇、英德睑虎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将以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家名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生态屏障,不断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