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老报道 新故事

从“敢为天下先”到“跨越式发展、创新型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深圳不断书写“春天的故事”

从“开山第一炮”到“前海模式”

张智伟

本文字数:3969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神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 资料图片

1981年6月6日《深圳特区报》试版第一期刊登了蛇口工业区相关报道。

    1981年底,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被竖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资料照片

1985年的前海。资料图片

2010年的前海。资料图片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拱门。前海管理局供图

   前海全景图(2023年7月11日拍摄)。

   扫码看深圳的改革开放故事

   扫码关注更多老报道新故事

  1979年,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破土动工,“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神州;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获得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上的“双扩容”。

  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改革开放45年间,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就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前海模式”。从“蛇口精神”到“前海模式”,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华丽蝶变,为粤港澳大湾区向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加速迈进持续贡献力量。

  文/深圳特区报记者张智伟 图、视频/深圳特区报

  策划:赵东方、邱敏、余靖

  执行:汤新颖、张毓

  统筹:张毓

  老报道

  中国首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

  这里炸响了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

  《深圳特区报》从诞生之初就开始关注蛇口、报道蛇口。1981年6月6日,《深圳特区报》试版第一期面世,其中一篇题为《蛇口工业区初步奠定基础》的稿件,报道了自1979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以来蛇口工业区“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车、通航、通电讯及平整土地)工程胜利完工的消息。短短几行字,让人真切感受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闯敢试的“蛇口精神”。

  拉开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蛇口工业区动工建设的时候,我在现场主要负责‘五通一平’的施工,而五湾与六湾之间的山头成了阻碍‘五通’的‘拦路虎’。为此,我们对这座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山头实施爆破,于是就出现了照片(右上图一)中的这个场景。”今年73岁的李新初,当时是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的员工,参与了蛇口工业区的建设。看着老照片上硝烟腾起的场景,他回忆说,这声炮响被称为“开山第一炮”,现场特别震撼,有一种移天换地的感觉。

  据李新初介绍,工业区建设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所有工程几乎都要靠人力完成,工程进度十分缓慢。“蛇口工业区开工建设没多久,就宣布了一个消息,工地将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每天必须装运规定数量的石料,但超过这个定额后,多拉一车,就给予现金奖励。”

  李新初说,这种制度直接激发了巨大的生产力。从那时起,工地上的工人们,每天平均运石料比之前多出好几倍,一个月下来,每个人都能多拿很多的奖金。

  就此,创造出多项全国之最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蛇口工业区拉开序幕:1981年,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招聘用人,并率先实行干部聘用制;1983年,蛇口工业区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进行工资改革,实行岗位工资,并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改革。

  开创独特区域开发模式

  1979年,蛇口工业区建立,先行先试、勇立潮头,在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创造了无数“第一个”。这种由政府赋予较大的自主权,由一个企业自筹资金,独立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独特区域开发模式,也被称为“蛇口模式”。

  随着时光的流逝,城市发展经历了保留、传承与重塑。45年峥嵘岁月,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蝶变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代代建设者们为这座年轻的城市留下无数值得珍藏的记忆。

  “1984年,我第一次背着照相机上大南山,当我把镜头从前海转到南山后海,就想记录下来,今后好进行对比。由此,我迈开了拍摄蛇口沧海巨变的脚步。”陈宗浩,1980年调来深圳,原深圳南油集团机关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现年78岁。多年来,陈宗浩不仅通过摄影抒发对深圳的情感,还将自己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深圳全景用素描的方式绘成百米长卷。

  “那时候我工作的地方就在蛇口工业区旁边,工业区的每一点变化和成就,我都亲眼目睹。”陈宗浩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蛇口模式”和万众一心的“蛇口精神”,才会有蛇口的今天。

  1983年3月20日,《深圳特区报》报道了“蛇口模式”下蛇口工业区对餐厅经理、厨师的公开招聘考试。得益于“蛇口模式”,蛇口工业区运用经济手段,孵化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例如,1982年,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86年,蛇口工业区在内部结算中心基础上创办招商银行。“蛇口模式”也为中国其他地区推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新故事

  “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合作区

  制度创新范围更广层次更深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2010年,勇担开放新格局的号角在深圳湾另一端的前海吹响。同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5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与蛇口半岛连接的前海,启动了新一轮改革探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金融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依托国家赋予的比经济特区还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启动了一系列探索,在活力四射的土地上又书写了新的创新创业故事。

  成港澳青年内地发展“第一站”

  “我与妻子因前海而相识,和前海有着很深的缘分。”香港创业青年、创博汇创基金董事长刘佳告诉记者。2010年,刘佳和妻子在前海举办的一场展会上相识、相恋。彼时刘佳正在香港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妻子已在前海工作。恋爱之初,最先考验这对深港情侣的是距离问题。“那时候的前海,比起现在的前海,差距实在太大了。我和妻子要跟随泥头车开车进来,道路还没完全建好,很多是‘断头路’,特别是靠近海边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刘佳说。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佳得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对创业港青给予优厚的创业条件。于是,刘佳来到了前海。

  “2014年,前海陆续通了地铁,大多数道路已建好,去南山、福田方便了不少,也有了商场、餐馆和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刘佳介绍,来前海后,自己多次参加面向港澳人士的试点项目,感受到前海对于港人的包容度持续增强。

  资金扶持、创业就业资源多样化、协助子女入学……不少港青来到前海后,“宜居宜业”成为他们对前海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发布两年来,各种配套政策相继落地,前海,早已成为港澳青年内地发展的“第一站”。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增长3.4%,占深圳全市55.2%,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始终发挥着“桥头堡”作用。

  打造制度创新“前海模式”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今日的前海合作区同蛇口精神一脉相传,创造出了“跨越式发展、创新型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前海模式”。

  根据《前海方案》,包括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22.89平方公里、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23.32平方公里、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29.36平方公里、机场及周边片区30.0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纳入前海合作区范围,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在滨海文化公园观月台倚栏远眺,宝安中心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前海楼群融为一体,共同构建成新的城市天际线。加入前海“大家庭”以来,宝安中心区持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让前海作为“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功能持续增强。

  发力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是前海最鲜明的底色。多年来,前海不断出台改革政策措施,创造了大量“全国首个”“全国率先”“全国第一”;搭建各类平台,拓宽产业空间,打造先行先试、边行边试、合作共试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成为吸引各类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的“金字招牌”。前海的奇迹正是以其精雕细琢、精耕细作的生动实践,再次让世人见识了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特别是在《前海方案》发布后,制度创新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持续推进投资、贸易、金融、法治、人才、体制机制等领域改革开放创新。前海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制度创新“前海模式”不断丰富、硕果累累,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好、动力更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前海合作区正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稳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奋力在“大前海”创造“大未来”。

  数据说

  ·上世纪90年代初

  蛇口人均GDP达5000美元。

  ·2010年

  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2015年

  4月27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成立。

  ·2021年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

  ·2022年

  前海实际使用外资58.64亿美元,占深圳市53.5%;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增长3.4%,占深圳全市55.2%。

  ·2023年

  上半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3.1亿元。

  ·截至目前

  前海共有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老报道 新故事 A9从“开山第一炮”到“前海模式” 张智伟2023-11-01 2 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