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博览周刊·诗意

赖声川、黄磊、孟京辉畅谈戏剧独特魅力

戏剧总能让大家走到一起

黄岸

本文字数:2341

10月1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式上,乌镇戏剧节发起人陈向宏(左二)、黄磊(左一)、赖声川(右二)、孟京辉(右一),与世界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右三)一同敲响开幕大锣。

  跃起、奋起、迎风起飞,迈向新的旅程——以“起”为主题的第十届乌镇戏剧节正在举行。走过十届,乌镇戏剧节与众多戏剧爱好者共同成长。对此,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有着颇多感受。

  这十年,中国戏剧市场有何变化?观众又有怎样的成长?对于未来的中国戏剧又有何种期待?在本届乌镇戏剧节上,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乌镇戏剧节发起人赖声川、黄磊、孟京辉,听听他们对中国戏剧的发展有何想法。他们一致认为,戏剧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这和电影、演唱会都不一样。”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配图为乌镇戏剧节现场 

  供图:戏剧节组委会

  谈戏剧节 看戏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赖声川:把最好的作品带给观众

  赖声川还记得,第一届乌镇戏剧节,身为艺术总监的他去邀请国外剧团时,大家那种茫然感,“当时真的要去‘求’人家,到最后没办法了只能跟人讲,你来就是了!但说这个话,我也没什么底气。”如今,这种情况倒过来了,“现在我经常能收到很多名团纷纷发来自荐新戏的邮件。”

  在本届乌镇戏剧节上,来自全球11个国家及地区的28部作品、共计87场演出在12个剧场和观众见面。特邀作品之一《等待戈多》,就是赖声川从邮件里挑选出来的。“这是希腊的戏剧大师西奥多罗斯·特佐普洛斯的作品,他亲自写信给我,说做了一个《等待戈多》,非常有意思。我认为,乌镇戏剧节在国外艺术团队、戏剧团队里面的名声已经出来了。”

  赖声川认为,从组委会角度,最主要还是把最好的作品带给观众。其中,开幕戏——由世界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执导的《H-100秒到午夜》一连演三场。开幕式上,这位82岁高龄的世界级戏剧大师亲自与观众见面,他说,戏剧节让我们看到来自全世界各式各样的戏剧,无论你来自哪里,有着何种不同的身份和背景,戏剧总能让大家聚在一起。

  对此,赖声川深以为然。“威尔逊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我非常感动,他的这番话,正是我们剧场人的心里话。”

  黄磊:剧场观众的素质越来越高

  黄磊则感谢十年来,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观众,大家因为热爱戏剧走到了一起。“剧场跟在电影院,或者去体育馆看演唱会,感觉都不一样。戏剧这个空间是大家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默契的静态,这个挺不容易的。”

  黄磊认为,如今,观众的素质越来越高,大家把看戏当成是一件有庄重感、仪式感的事情,为剧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观演环境。

  赖声川也观察到,看戏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观众的增长是市场蓬勃发展一个可喜的现象。

  孟京辉:先看网评再看戏“是个坏习惯”

  走在乌镇戏剧节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行色匆匆赶着看戏的“赶路人”。在蚌湾剧场外,许多未能入场的年轻人席地而坐,盯着大屏幕上青年竞演的直播看得入神。观众对戏剧深深的向往,令几位发起人印象深刻。

  而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观众看戏的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在观演之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先看网络评价,这在孟京辉看来,“是个坏习惯”。在他看来,观众一定要亲自感受,而非被别人的想法左右,“你可以直接与演员面对面,这是真实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这种思考的权利。”

  谈创作 无惧AI挑战

  青年戏剧人要把重点放在创意上

  从2013年到2023年,青年竞演是乌镇戏剧节的重要单元,最被青年戏剧人所重视。据黄磊介绍,十年来,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托起9000余名年轻人的戏剧梦想,扶持143部青年原创作品登上蚌湾剧场的舞台。本届青年竞演以“火车票、世界名画、马”为创作三元素,共计收到报名作品573份,有18部入围作品脱颖而出,角逐今年乌镇戏剧节“小镇奖”。

  这些年,从青年竞演走出的作品,也逐步走向市场。对于青赛作品如何“市场化”?黄磊认为,青赛每个作品仅有30分钟,如果论单个作品,基本上还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但他相信,这些从乌镇戏剧节走出去的青年戏剧人,汲取了营养,取得了进步,对于后续对这个作品如何继续扩充创作会有更多想法。

  他举例,今年因为《漫长的季节》里“马队长”一角大火的陈明昊,早在2013年就凭借执导的戏剧作品《巴巴妈妈》获得首届乌镇国际戏剧节最佳戏剧作品奖“小镇奖”,后来他自己导过很多戏,又把戏带回到乌镇。

  先把作品做好,再去想市场。赖声川持相同意见。“戏剧这个行业是手工艺,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是很特别,也很辛苦的一个行业。但是说实话,我没有看过一个剧场人说他做得不开心的。”他鼓励青年戏剧人把重点放在创意上,不要去想太多市场、商业化的问题。“当然,一个社会需要商业剧场,这是一定要的,但在没有一个强大的、有创意的戏剧生态之前,商业剧场不会真的发达。”

  孟京辉鼓励青年戏剧人,不要害怕创作初期的孤独,“这个过程恰恰是你要去享受的。”

  目前感觉AI戏剧是没有灵魂的

  谈到AI发展迅猛,是否会对文艺创作形成挑战时,赖声川坦言并不特别担心。他说,自己相信AI能做出来戏,但是绝对不相信AI能做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也许我这个话过几年我要收回,但是我目前感觉它是没灵魂的。”

  已接近70岁的赖声川,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新作《长巷》,将在10月25日,也是赖声川的生日当天进行首演。赖声川将组合乌镇西栅内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弄堂——洪昌弄及巷弄东侧的沈家戏园两个场景,挑战在极限空间之内,上演关于时间、生命的诗章。

  赖声川说,在《长巷》这部作品里,自己写了很多年轻时不会写的东西,而这也是受到黄磊的鼓励。“我不是一个自传式的作者,我不是很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放到戏里面,甚至我自己的想法都不见得会在戏中直接说出来。但我比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个比较梦境的状态中,甚至在一个最不可能做戏的环境中展开。”

  说起对于未来的展望,赖声川说,下一个十年,他期待乌镇戏剧节能够吸引更多外国观众来看剧。

  而身为艺术总监的孟京辉则希望,透过自己所选的剧目,激发起大家对于未来戏剧发展的向往。“我希望大家来到这里,觉得未来真的太来劲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博览周刊·诗意 A16戏剧总能让大家走到一起 黄岸2023-10-23 2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