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喝茶已经十年有余,开始的时候,是用简易的旅行壶冲茶,比较随心。约在七八年前,我开始坐在家里大厅的茶几前,学着用紫砂壶之类的专用壶泡茶,并陆陆续续地买了好些壶。日子过得精致了,泡茶也讲究起来。
有了茶几,有了好茶,有了好茶壶,并非就能泡出一壶好茶。这泡茶的过程,还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泡好,是要花点心思认真对待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坐在茶几前泡茶,动作是不自然的,甚至是笨手笨脚的。投茶入壶,茶掉到茶几上;注水入壶,时缓时疾;揭放壶盖,总有哐哐的碰撞声。总之,泡茶的动作不够优雅从容。
这当中,我还打烂过几个壶。打烂的茶壶有便宜的,也有价格小贵的,还有一两个是我的“心水壶”,不经意间打烂了,常让我顿足气恼。
刚开始泡茶时也没能做到专心。有时候泡茶时因为边看书或边看电脑或边打电话什么的,第一泡或第二泡焖得过久,茶彻底“老”了,口味大打折扣。
在学泡茶的过程中,我的手还不时因为忙乱碰到烫热的开水壶而被灼伤。总之,我初学泡茶的种种窘境那真是层出不穷。
幸好我已“磨”出了耐心,懂得泡好茶得有一个过程,慢慢从喜欢到专注到熟练再到游刃有余。当然,这也与我的阅历和心境变化有关,我过了50岁后,心渐渐安定平和了,泡茶品茶与修心养性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两三年前,我在阳台装修了一间小茶室,有了专属的泡茶空间,于是,闲来泡茶、品茶成了我居家时的常态。
不管上班时如何忙,一旦坐在茶台前,我便能静心去躁。有时工作很累或心绪起伏,只要坐下来,投茶入壶、注水煮水、泡茶斟茶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心就会慢慢平复,精神也舒缓了。此时,脑海不思杂念,心专注在泡好一壶茶上,人便笃定了,茶杯端起放下间,茶香弥散入心,倍喜岁月静好。如今的我,茶不会泡老,茶壶再没打烂过,精神内耗也与我无缘了。
前些天,初入职场的女儿带着一堆疑惑休假回家。我没有直接开解她,而是叫她泡茶。看到她在茶桌前毛手毛脚、顾此失彼的样子,回想到自己当初的拙笨之状,不禁暗笑。我没有挑剔她,还鼓励她完成人生的第一次泡茶,倒上一杯她亲自泡的茶与她碰杯,并适时总结指点。我对女儿说:人生如茶,万事同理,莫急莫躁,认真相待,勇于尝试,循序渐进,复盘总结,茶能泡好,工作也能做好。
我充分享受着泡茶喝茶的乐趣,也以为自己品茶已到了一个新境界,暗自陶醉着,怎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今年过年时,几个外地回来的好朋友到我家喝茶聊天。我冲了一款20世纪90年代的本地陈茶来助兴。那天晚上,我们的重点是在叙旧谈资上,我边聊天边泡茶,大家都觉得茶味不错。大概泡到第六七道的时候,我说茶淡了,换一款茶泡吧!席间一个经销茶叶的中年女子劝阻我:不急不急,还可以再泡。
我烧开了水,习惯性拿起壶冲茶,她叫我稍等一会儿,等滚烫的水平复后再冲。然后她教我从壶的哪个位置注水,包括注水的高度、力度,出水的时间、速度,都细心指点,还提醒出汤和分茶也要均匀不断线。这时,大家都不再聊天,专心听她讲“茶道”,我也按指引泡茶。倒上热茶,大家郑重其事地端杯品茶,茶味果然不一样。她问:有没有爽滑和回甘的感觉?大家一致点头,并说茶比前几泡更香更有味。她说:上好黑茶,第六七道还属最佳饮期,倒了可惜。我脱口而出道:有幸遇到“茶道”高手,受教了。她浅浅一笑说:哪有什么高手,心静专注而已,因熟生巧而已。
是的,泡一壶好茶,要心与茶和谐相融。也许茶还是那个茶,但你用心程度不同,心境不同,泡出的茶味也有所不同。淡然心静才能泡出好茶,好茶又能让人情绪稳定,宁静致远。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别小看了泡好一壶茶,世间很多好习惯、好品质的养成,皆是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做起的。
现在,每次坐在茶台前,我的心总是平和淡定的,泡出的茶也常令我喜爱,回味不已。年岁渐老,但我无惧无忧。我欣喜着自己目前的状态,爱着能泡出一壶好茶的自己。 (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