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要闻

探寻城市“幸福密码”——

广州民政“二次创业”暖民生福祉

苏赞、杨欣、李国全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长者饭堂给老人带来便利和温暖。

广州通过慈善情景音乐会,为实现困难群体微心愿筹善款。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幸福密码”。对广州人而言,幸福指的不仅是山水环抱的诗意生态、楼宇林立的都市繁华以及绵延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两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大家的幸福感高不高,体现在每一个熨帖的民生细节能否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去。

  值得关注的是,要推动民生公共服务优质化、广覆盖,既是国内超大城市治理的一大重点课题,更是一大难题,而广州在这方面从未停止探索。

  携手扶弱济困,不断完善的“穗救易”平台正衔接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实现“弱有众扶”的愿景;共创美好生活,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推动婚姻登记、村居、养老等民生服务提质增效,在全市实现有形覆盖……

  这些民生小切口的大变化恰恰源于广州市民政局年初制定的为民办实事清单,通过科学选题、靶向破题、精准解题,促成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实际成效。广州市民政局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继往开来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为增进民生福祉探新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底线民生、保驾护航。

  文/苏赞、杨欣、李国全  图/受访者提供

  花絮

  暖心共助背后,体现社会治理新思路

  社会保障服务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在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新水坑村,当地低保户士新(化名)已年过半百。他在村里感受到了切实的善意和关心——士新的住处是一间老旧砖瓦房,部分瓦顶在一次暴雨中倒塌了一部分。他知道房子已不能住人,可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出乎他意料的是,除了基本的政府救助保障之外,新水坑村通过村居慈善的渠道汇集了15万元爱心款,帮助他将住处重建为新平房,家居面貌焕然一新。士新住进新居后,精神状态也有了巨大转变:定期打扫,种上各类植物,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新水坑村基层工作者表示,士新是一名孤寡困难群众,近年中风后落下了后遗症,不能工作,无任何收入,靠村里每月的分红和政府救助维持生活,医疗支出较大。改造重建房子是士新的刚性需求,然而仅依托政府救助,并不能筹备到足够的资金。“这时,我们评估了所需资金,一边向大龙街慈善会申请8万元救助金,一边通过社区慈善基金筹集剩余资金,并在新水坑村党总支书记推动下获得了多家辖区内爱心企业的支持,迅速开始动工。”上述基层工作者透露,这个过程中,每一笔爱心资金的去向都公开透明,街道民政、城建、城管部门也迅速通过了各项审批手续,实现了一间危房的重生。

  今年9月初,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发生在新水坑村村民士新身上的故事,其实是番禺区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也是广州作为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城市,聚焦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实施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率先提出“共助”理念的生动实践。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方共助从理论到实践,恰恰体现了多方协力的社会治理新思路。目前广州已推出多项政策法规,构建“政府救助+慈善救助”转办转介机制,同时还打造了“穗救易”服务平台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畅通实践中的转介流程。

  氛围

  从扶弱济困,到共创美好生活

  实际上,在广州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一线实践中,以社区慈善基金为主体的社区慈善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社区提供了汇集爱心并良性循环的平台。值得关注的是,社区慈善不仅聚焦扶弱济困,同时也致力于共创美好生活。也是在今年9月,广州社区慈善频频在广州人的朋友圈刷屏:先是广州市慈善会的“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获得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表彰;接着,由广州市慈善会主办、广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冠名的第二届“羊城幸福家园”行动暨第九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在广州掀起了阵阵热潮。

  “99公益日”期间,多个社区通过义卖宣传等方式,营造在家门口参与慈善的氛围。据统计,全市共有426个社区慈善基金参与,其中番禺区发动了275个社区慈善基金、南沙区联动85个社区慈善基金、广州市慈善会在全市其他区共发动66个社区慈善基金在本年参与了项目大赛,让市民只需在家门口就能助力社区慈善,参与建设幸福家园。其中,在番禺区,怡乐社区通过徒步,为番禺区怡乐社区基金进行募款。活动通知一发出,便有超过40人响应报名,现场队伍迅速集结完毕,带着社区的“一起捐”二维码向过往行人宣传募捐活动。也是在怡乐社区,不少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家都知道,社区发展不能光靠别人,自己参与进来,才能为社区带来更多美好的改变。

  这个社区基金其实是由怡乐社区辖区企业、单位、商户、党员、群众一起捐资捐物而成,由番禺区慈善会统一规范管理、社区基金管委会共同监督,大家筹钱,然后把善款用在社区发展建设需要的地方。其中,修建“初心亭”,给街坊们乘凉、聊天、开社区音乐会;对怡乐社区的羽毛球场进行翻修、提升;改造社区乒乓球运动广场,推动怡乐社区全民健身;将小区内围墙重新翻修,解决老旧社区围墙破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都是在社区里土生土长的慈善基金的功劳。

  在广州,社区慈善基金亦渐成风潮,至今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930个,筹集善款逾7000万元,在这座城市内形成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突破

  问效于民,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不仅是在社会救助和社区治理方面广泛推动社会多方共同参与,今年4月以来,广州市民政局,围绕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等民生难点与社会热点,结合民政民生职责找准调研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确定了22个重点课题、110个子课题,其中,局领导领题11个,全局处级以上干部领题全覆盖,围绕影响和制约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采取走访调研、蹲点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开展立体式、沉浸式、解剖式调研,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制定了为民办实事清单,聚焦“一老一幼”“一红一白”“一村一居”“一善一困”。

  找到选题后,如何靶向破题,精准解题?广州市民政局的多项为民办实事行动中,聚焦领域不尽相同,但都凸显了“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一特点,并以此为破题之道。针对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突出问题,广州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进颐康中心(站)建设提升,过程中持续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养老服务人才等要素保障;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方面,政府搭台,创新打造“花城有爱·暖心惠童”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关爱活动品牌,开展“家居学习环境升级”“亲子研学”“艺术课堂”“爱蕾行动”“微心愿·善暖万家”“会讲故事的病房”等活动百余场;婚俗改革则发动各区社会力量,推动婚姻家庭辅导进社区。

  广州的一系列探索不仅给民生服务带来了大变化,同时也给更多城市提供了思路和经验。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门对外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到,到2025年,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而面对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观点认为,需要发挥多元供给优势,逐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民政局的一系列行动,其实正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多元供给格局的探索。

  数说民生暖情

  今年4月以来,村居颐康服务站从1475个增至2330个

  今年4月以来,长者饭堂从1088个增至1161个

  “花城有爱·暖心惠童”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关爱活动惠及儿童2万余名

  今年“520”共办理结婚登记1855对,相比去年增长36%

  南沙区新增乡村道路命名1589条,采集上传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地名信息4450条,编制“一村一图”128幅

  全市已创建和谐社区(幸福村)1214个、解决社区场地设施不足等困难2万多个

  今年4月以来,增加募集200万元慈善资金升级第三期“安居计划”居家微改造项目

  至今设立社区慈善基金930个,筹集善款7447.11万元

  今年4月以来,全市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8.12亿元。累计筹集福彩公益金5.09亿元,相比去年增长21.48%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7广州民政“二次创业”暖民生福祉 苏赞、杨欣、李国全2023-09-25 2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