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在刚刚闭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广州选手奋勇争先,共夺得13金4银7铜28优胜奖的佳绩,充分彰显广州服务“制造业立市”、培养高素质技能大军的雄厚实力以及技能竞赛积累的丰硕成果,用实际行动丰富“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广州实践。
文/何颖思、刘春林
获奖项目高度契合广州产业结构
本届大赛参赛选手超过4000名,选手人数大幅超过上届,竞争激烈。广州选手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精益求精,最终夺得金牌13枚、银牌4枚、铜牌7枚、优胜奖28项,获得金牌数占全国12%、占全省56.5%,金牌数、奖牌数在全省排名第一。其中世赛项目勇夺9枚金牌(大赛共62个世赛项目,广东代表团夺得16枚金牌,排名全国第一)。
全国技能大赛是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大赛的一个特点,便是紧密对接企业生产实际。纵观广州的优势获奖项目,不仅有工业控制、CAD机械设计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移动机器人、移动应用开发等新兴产业项目,还有时装技术等服务业项目。获奖项目高度契合广东、广州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技术含金量高。
像工业控制项目,要求选手在工业生产设备或生产流程中,搭建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心,并为工业控制中心编写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自动化控制程序。工业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生产线、钢铁等行业。“广州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了基础。”工业控制项目教练姜光说道。
“抓住技术和标准这两个核心要素,推动职业技能大赛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相互融合与转化,这给职业技能大赛注入永久而强大的动力。”广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坚持构建“政府引导+行业企业主导+院校/培训机构参与”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健全“产业导向、企业主导”的技能人才发展制度。先后与30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把世界500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技术与标准引进学校,与龙头企业在校企双制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建、师资培养、竞赛精英培养、职业培训、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选树榜样偶像 引领技能人才培养
本届国赛,广州共派出58名选手参加48个项目比赛,其中29个世赛项目34名选手、19个国赛精选项目24名选手。当中既有年仅17岁的技能新秀,也有从业近30年的职场老将。
众多选手在长期备战中勤学苦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在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肖创参加了工业控制项目的角逐,他在本次竞赛中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自从备赛以来,他每天坚持日常训练,赛前冲刺阶段,和教练一起分析比赛过程中每分每秒的安排。“从备战到参赛,我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很多,还懂得了学好技能就要严谨认真、坚持不懈。”肖创说。
“他们是学生们的榜样!”有广州技工院校负责人指出,通过技能竞赛选树的优秀技能人才,有不少是技工院校学生,他们往往成为自己同学的偶像,而这些优秀选手毕业后留在学校成为教师、教练,又进一步带出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国赛精选项目比上届增加了一倍,职工的参赛比例大幅提升。广州参赛选手中也多了企业职工身影。广州酒家技术导师陈毅华参加了烹饪(中餐)项目比赛,为了备赛从7月开始脱产训练,并不断向集团内部资深冷拼、雕刻和面点师傅求教、埋头苦练。
实现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迫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良、素质更高的技能人才队伍。广州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统筹建设起特色鲜明、国内领先、接轨世界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为发现和选拔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创造条件。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积累,世赛先进的标准规则已渗透到广州职业技能竞赛各项工作中。同时,广州引导院校推动世赛技术标准转化到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之中,实现竞赛成果推广应用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质的提升。企业在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中,也得以把握全球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