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冬芹)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资本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与近期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一脉相承。
多家机构认为,《通知》对保险公司带来双重利好,一方面通过释放最低资本,缓解偿付能力压力;另一方面,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尤其是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将推动保险公司加大权益相关资产的配置,是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利好。
短期偿付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通知》提出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要求总资产100亿元以上、2000亿元以下的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总资产500亿元以上、5000亿元以下的人身险公司,最低资本按照95%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总资产100亿元以下的财产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总资产500亿元以下的人身险公司,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整给予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5%和10%的资本折扣,有利于缓解中小险企的资本约束压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险企长期资金入市利好资本市场
《通知》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
风险因子是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业务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越低,险企的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东莞证券卢立亭等分析,降低投资特定标的风险因子,将推动保险公司加大权益相关资产的配置,为增量险资入市进一步打开空间,险资长线投资的比例也有望提升,是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利好。
据悉,截至2023年7月末,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期末余额为3.55万亿元。东吴证券胡翔团队测算,若释放最低资本全部增配沪深300股票,对应资金为1953亿元。
据悉,这些政策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本,进而间接释放权益资产的配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