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深度

从人均4分田到集约千亩良田

梅州蕉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样本:撂荒地“化零为整”种蔬菜供大湾区 引入“田长制”确保粮食安全

武威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蕉岭县同福村整合后的蔬菜基地。

农民们在蔬菜基地里忙碌。

曾艳忠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调研 2

  在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清澈的石窟河静静地穿镇而过,虽然位于山区,但有了河流的滋养,这里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完备,十分适合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早在明清时期,新铺就成为“粤盐赣米”集散的商贸古镇,如今也是省级建材专业镇和省级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所在地。但随着当地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农村的农用地出现撂荒现象。

  2021年1月,蕉岭县新铺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两年多过去,新铺镇的不少地方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然旧貌换新颜。作为比较典型的人口流出地区,蕉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上有哪些做法和经验?记者近日来到蕉岭进行调研。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实习生 赖子瑶

  “大户带小户”:

  撂荒地“化零为整”焕新机

  已成功申报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驱车前往新铺镇同福村的路上,一泓碧波映入眼帘,渠水取自石窟河,自东向西水波潺潺,灌溉着附近3个村的庄稼,也解决了当地的人畜饮用水。新铺镇同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艳忠告诉记者,这条水渠是20世纪50年代,附近3个村的村民合力挖出来的。“原本我们这一带比较干旱,水田无法灌溉,当时各个生产队都派人来挖,大家团结一心挖了五六年,终于挖通了水渠,灌溉了庄稼,让这里的农业得到了大发展。”

  70年前,这里发展的困难是水;而70年后,这里发展的障碍成了零碎的土地。“我们这里有600多户村民,当年包产到户,分到每户的土地只有不到2亩,再分到每个人头上只有4分田,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田还划不到一起,有的在东,有的在西,大大小小很零散,这也让村民们耕种起来很麻烦。因为缺乏规模效益,有投资意愿的农业企业通常都不大愿意承包这些细碎的土地。”

  不仅是同福村,整个新铺镇的农户耕地也比较分散,这造成当地农用地经营成本高,难以适应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亟需合并、平整、改造,方可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

  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去了珠三角打工,村里的土地随之出现撂荒现象。“2018年我们村统计发现,全村已有两三百亩农用地撂荒或半种半荒。村里的村民们老的老、小的小,对种田有心无力,但我们也不能强迫年轻人不外出务工。面对现状,我们之前想过各种办法治理,但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曾艳忠说。

  2021年1月,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新铺镇展开,同福村也将重点放在了农用地整理上。“当时,经我们村的党组织考虑决定,由村农机合作社作为主体来和群众签订协议,先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再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入大型农业企业,那段时间,我们一边找村民签约、一边招商,尽快将土地流转集中起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同福村的农机合作社已集约了1000亩土地,成功引入了一家农业公司,他们负责种植粮食作物和各种蔬菜;还有600亩土地则流转给一些小户种植,小户种出蔬菜粮食后可以卖给这家农业公司或直接在当地售卖,这也是我们这里‘大户带小户’的模式。”曾艳忠介绍,目前这片地已经成功地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基地里每天都有200多名村民打工,一天挣120元,此外还有三四十名常备工负责打包、分拆等工作,他们的月工资达到三四千元。而村里的每亩地,村民每年都有600元的分红。“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整治,两三百亩的撂荒地现在重新得到利用,原先一些拐弯抹角或废弃不用的水塘这次也被整治好重新利用,耕地面积大大增加,这是我们最欣慰的。”

  记者现场看到,原先细碎的小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田,有的地块种茭白,有的种豆角;苦瓜已经完成了收获,农机手正在平整土地,准备接着种植其他品种的蔬菜或粮食;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把新鲜采摘的蔬菜果实送往大湾区。

  “通过农用地整治,我们不仅提高了村里的土地价值,还解决了就近务工问题,提高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益。村民们以前不愿种田,现在他们都把时间花在挣钱上了,连带着我们这里的乡风比以前更加和谐了,从这几方面讲,我们村可是比以前好了几倍都不止。”曾艳忠说。

  村合作社兜底保障

  言出必践让村民乐意签约 经济上去环境也变好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能做成今天上规模的大农业,曾艳忠和其他村干部这两年都付出了很多。他介绍,土地在流转集约过程中,村干部往往要面临和调解各类争端。比如,当地有些田已经荒了很多年,群众都分不清哪块是自家的、哪块是别人的;还有一些群众的责任田位置和政府当初划定的对不上,而这些问题都要村干部耐心地调查、讲解、做工作。

  由于同福村空心化比较严重,每到过年过节村干部们都要忙着做回老家农户的签约工作,和他们讲土地流转给大户后的好处。“有很多村民都搬到县城居住,为了提高签约效率,我们经常要开着摩托车跑去县城和他们去签约。”

  辛苦奔波还不是最大的难点。曾艳忠告诉记者,最初不少群众对签约的积极性不太高。“大家一开始都会担心,自己的责任田流转出去后,到底能不能拿到租金和分红?万一承包的老板跑了,田又拿不回来该怎么办?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担忧,同福村党组织带动党员、村民代表、各村民小组理事会成员等积极做村民的动员工作。“我们主要是告诉村民,签约是村民和村合作社来签,租金的问题会由村合作社兜底,无论出现任何情况,都会优先保障村民的利益。”

  曾艳忠介绍,当年村里曾划出一片地引进牛蛙养殖业,但很快因为相关环保政策的出台,村里的牛蛙塘必须清退。但那时农户的合同年限还没到,田又被挖成了塘,农户对此都很担心。“当时我们合作社主动站出来担责,继续给农户提供合同上承诺的租金。所以后续我们在和群众谈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时,他们一了解到当年牛蛙塘的事情,普遍选择了相信我们。”

  “如今通过引进蔬菜基地,我们不仅把牛蛙塘整治好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村里的财政危机也解决了。经济上去了,环境也变好了。”当地一位挂职干部告诉记者。

  避免“非农化”“非粮化”

  不唯租金选客户  “田长制”确保土地种粮食

  当前,国家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曾艳忠介绍,为避免耕地“非粮化”,当初在引入农业公司时,村合作社对这些公司可以种什么,必须种什么是有严格要求的。“我们村里的永久基本农田必须要保障种植一季水稻、玉米等主粮,之后才是种蔬菜。我们当时在招商引资时有客户想拿我们的地种甘蔗、养蚯蚓、养小龙虾,但因为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尽管他们给的租金比如今这家公司高很多,但我们都拒绝了;此外,还有一家公司准备来我们这里种植芋头,轮种水稻,但考虑到芋头种植之后土壤不再适合种水稻,我们也只能拒绝。”

  新铺镇副镇长林若文告诉记者,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当地已开始探索“田长制”。近期,《蕉岭县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用来重点监督保障当地的主粮生产,避免“非农化”“非粮化”。作为村委会主任的曾艳忠,同时也担任同福村的村级田长。

  据悉,蕉岭县共有8个镇(包括蕉华园区),目前划分了“田长制”网格10878个,网格面积共90886亩。建立了县、镇、村级田长,网格田长制“3+1”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其中县级田长4个,镇级田长26个,村级田长203个,网格田长635个,“根据《方案》,四级田长是耕地保护利用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而村级田长、网格田长是本村、本网格耕地保护利用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督促耕地承包经营主体做好耕地保护利用工作,及时发现并劝阻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等行为,如实报告有关情况。蕉岭县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建立层层有责任、基层抓落实的保护机制,确保耕地安全、粮食安全。”林若文说。

  林若文介绍,当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有多方面。“每个项目能对应到哪个资金,我们就会用到哪个资金。”他告诉记者,农用地整治后的经济效益是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长远来看资金是能够平衡的。“目前县里也正在和农发行衔接,看能不能申请到政策性银行的一些支持。”

  未来:将探索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

  记者在蕉岭采访时发现,当地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不少,很多村民都已离开本村,导致房屋衰败荒废,闲置宅基地比比皆是。据相关统计,蕉岭县户均宅基地面积达到180平方米,一些偏远山区部分农房长期闲置,基础设施较差,反而城乡建设用地缺规模,让村民安置、乡村公路扩建、乡村振兴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难以保障。

  林若文介绍,该镇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努力的方向,除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以外,建设用地的整理将成为一条主线,这为破解目前宅基地多、“空心村”多,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等问题寻找了出路。

  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钟光庆告诉记者,探索闲置宅基地的整治利用,是接下来蕉岭准备做的事情。“接下来,我们想通过向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方式,做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尝试。”钟光庆表示,目前蕉岭的支柱产业是绿色建材企业,主要布局在蕉华工业园,未来如果将部分闲置宅基地退出,再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将这部分土地腾挪到工业园旁,就可以保障工业园企业的增产、扩产需求,也方便当地企业的招商引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深度 A13从人均4分田到集约千亩良田 武威2023-09-04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